宋舸 作品

第45章 吹玻璃


                 趙昰站在離玻璃窯爐一丈之外,都覺得酷熱難耐,問了問時辰心中估算了一下應該也差不多了,便讓工匠去掉了窯門封口泥。

  窯門打開一股強烈的熱氣直衝了出來,用鐵桿叉出一隻坩堝來看,裡面紅色的玻璃液體如同麥芽糖一般粘稠,這玻璃看起來是燒製成功了。

  接下來便要澄清脫色和均化了,趙昰吩咐工匠不再往爐中添加焦炭,隨即往坩堝中添加少量石肖酸鹽,並讓工匠用一根乾淨的鐵棍反覆攪拌。

  這個澄清的步驟是為了讓原本的玻璃溶液的粘稠度降低,使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氣泡,易於逸出而澄清。如果不添加石肖酸鹽,那麼成品的玻璃將會很難吹制,並且佈滿大小不一的氣泡。鐵棒的反覆攪拌可以使玻璃中原本的氣液包體得到釋放破碎,從而減少玻璃中的氣泡。

  因為窯爐溫度實在太高,四個工人反覆攪拌了將近一個小時,玻璃液才逐漸澄清,挑出的玻璃液體中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氣液包體,之後就來到了脫色環節。

  一般常見的天然玻璃比如捷克隕石都是深綠色,火山玻璃大部分為藍色,裡面還會有各種白色絮狀物和其他物體雜質。這是各種天然氧化物所造成的。原料中不可避免的會摻雜各種其他氧化金屬物質如氧化鐵等,添加白砒或純鹼和碳酸鈉是玻璃製作中脫色的主要輔料。

  除了砒霜其他兩樣東西趙昰是沒有的。可砒霜加熱產生的氣體是致命的,可能玻璃沒造出來,人就死光了,顯然也不是什麼好辦法。

  好在馬嫋鹽田的地面上原本就有許多天然鹼,天然鹼的成分主要就是碳酸鈉。現在也不講究什麼提純了,直接讓工人往坩堝裡添加少量的天然鹼和草木灰繼續攪拌均制。

  前前後後弄了一個時辰,趙昰看看玻璃液弄得差不多了,成不成的總要吹制了才知道。便取來一根五尺長的鐵管,挑出一些紅得發亮的玻璃液,放在預先擦乾淨的一塊大鐵板上,將玻璃料滾搓成一個球形。這本時空的第一次玻璃吹制便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