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72章 轉爐鍊鋼


                 北伐船隊出發的當天下午,趙昰就差人召見了停泊在臨高的大食船隊。商隊的隊長駕駛著一條兩桅帆船,在水軍的帶領下來到了海口新城。

  趙昰望著那沿著海岸線而來的阿拉伯商船不免有些大失所望,船上雖然是布帆,但可惜的是並不是趙昰心中所以為的那種斜大三角帆的阿拉伯帆船,兩根桅杆上掛的只是棉布製成的方橫帆,其主要動力還是靠槳(或是一路浪過來?)。整個船體都是拼接而成,船板之間的拼接竟然是匪夷所思的繩索,如同縫衣服一般把船板一塊塊連接起來,這完全超乎了趙昰的接受能力。

  等到這些個白衣大食上了岸,趙昰並沒有允許他們進入新城,只是在海岸邊上找了塊平地讓陳惟中接見了遠道而來的大食人。趙昰因為蒲壽庚的關係,對整個阿拉伯帝國的人都有些牴觸,若不是礙於身份,他也不介意扮演一次海盜。

  等到正式的詢問之後,更是讓趙昰大失所望,這整個阿拉伯帝國都是種方橫帆並沒有其他的帆船,而船上裝載的貨物也不是各種金屬或猛火油。全部都是乳香和各種香料,這些對於趙昰的軍國發展大計來說根本毫無用處。原本想用玻璃杯和他們交換貨物的念頭也隨之打消了。

  考慮再三,趙昰送給了阿拉伯船隊兩個玻璃杯,讓他們下次再來的時候可以用棉布來交換。至於這些個香料,還是讓他們賣去泉州吧,反正自己在這瓊崖已經暴露了,也無所謂保密了。等打下泉州這些香料終歸還是自己的,何必再去購買呢。

  棉布這個東西終究是要解決的,雖然宋末這南方邊陲之地已經有棉花種植,但是其數量上根本沒有什麼商業價值。瓊崖倒是中國的紡織發源地,出產吉貝(木棉紡織物),但這吉貝是幾乎完全不吸水的,只適合熱帶地區穿著。木棉倒是可以用來建造船隻的時候粘縫,但是靠這個來改造風帆或是普及服裝不太現實。

  這玻璃杯目前庫房裡造了不少,可這堆積的玻璃杯作為高級貨根本置換不到所需物品。目前整個歐亞大陸戰禍四起,加上蒙古人都快打到阿拉伯去了,這買賣看來是做不成了,只有等打死了忽必烈再做打算了。

  原本對於做買賣一事不太上心的趙昰也就斷了念頭,專心研究起了鍊鋼大計。如今再依靠原有倉促上馬的沖天爐顯然是不合適了,雖然後面炒鐵坊的工匠自己改進成了平爐,但是配料問題一直在研究,直到前幾日加大了石灰的投放量,才使得煉出了熟鐵質量更好了一些。但是要把這些生鐵炒製成熟鐵,單靠人工實在是太費時了,而且產量不高損耗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