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79章 巨舸3


                 捕獲的俘虜因為數量實在太多,除了甄別出來的各色狄蠻被髮往了田獨勞動改造之外,剩餘的四萬來人白沙水寨根本無處安放,被陸秀夫連夜遷來了海口新城外的灘地上,那邊原有當時登陸留下的成片破爛窩棚。

  又驚又怕又冷又餓的元軍俘虜們被手持維中火槍的軍士,驅趕到了灘塗上勉強熬過了一夜。當早上的海風吹過這些憔悴的面龐,由陸秀夫組織的俘虜招降隊抬著連夜趕製的燒餅,來到了海灘。除了需要執勤的將校之外,所有的官員上至趙與珞、林保下至謝明、謝富之流都被差遣來了。

  整個瓊崖的官員對於《史鏡》的研析各有千秋,每個人早都把華夏一族和民族大義的主要思想領悟透徹,加上陸秀夫發放的招降劇本。那日在雷州俘虜營中上演的戲碼,又一次出現在了海口的海岸上。

  這四萬多俘虜無論心裡作何想紛紛高呼著願意接受改編,當然他們也根本就沒得選。所有的士卒被紛紛打散重新編制,等待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參加修建船塢的勞作。

  按船舶司匠頭的意見船塢最好造在臨川,海口是不適合建造如此大的船隻的,漫長的海岸線沒有合適的深水港來停靠如此大的巨舸。可鑑於鋼製龍骨如此之大,根本沒有辦法從海路運往臨川,哪怕是用人抬走陸路,兩三里也就罷了,可臨川如此之遠是完全不可能抬過去的。最後實在沒辦法,就在黎母水海口開挖一個半乾式的船塢,一半在水裡一半在岸上的巨大船塢,寬7丈長45丈全部由石料和大木料構造。

  建造船塢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還在於開挖水中的灘塗。夜晚退潮時,兩萬多前幾日的元軍今日的宋軍,便被分發了各種工具前去掘土挖沙,搬運石料,拆卸破損戰船去了。好在這一波在海上避無可避,逃無可逃抓了那麼許多人,這船塢的工作便迅速地展開了。

  一萬降卒被林保用船拉去了田獨,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勞動改造。整個田獨鐵礦已經人滿為患,那些降卒看著原本高高在上的各色蠻夷被鞭打著做著最危險的工作,而他們卻是和普通勞役一般,也無人呵斥鞭撻,每日還有兩頓飽飯。按要求完成工作量的士卒,一個月後還能配發那百步之外取人性命的火槍,相比之下不禁莫名地產生了一絲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