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132章 謀逆鐵證


                 廣州西城外的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俘虜營現在已經改名新兵營了。

  這些新兵按照傳統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勞動教育,雖無錢餉,倒也給兩頓乾飯。四萬每日接心靈感化的新兵,努力地在夯土平地、伐木堆石。

  現在已經沒有人用槍炮指著這些新兵勞動了,可現場依舊井井有條。

  主要還是要歸功於趙昰制定的績效制度,其一,任務未完成的最後三個營沒晚飯。其二,每日超額完成任務的前十個營,晚飯每人能多加一條二兩的小魚,營指揮使賞半隻雞。其三,偷奸耍滑一經查實,即刻送往瓊崖挖礦十年。

  自從不斷有人偷奸耍滑被抓了送去瓊崖採礦之後,這士卒的勞動幹勁明顯就增強了不少。加之趙昰的“高額”獎勵,這些從宋降蒙又從蒙降宋的新兵一掃舊時頹廢,宛若新生。

  在隨船隊一起來的幾十個瓊崖工匠和磚瓦匠的指揮下,這西城工業區很快便有了雛形。廣州本就是南宋重鎮,過往亦有海商往,只不過相對泉州略有不如。

  這商業發達便帶動了手工業,用來燒磚的輪窯最早被建造好,各縣鎮的工匠都被趙昰徵了徭役,自帶糧食興高采烈地參與到了建設新廣州的偉大運動中來。

  廣州附近的清遠、增城、博羅、歸善都已不戰而降。原先的蒙元封的官,臉皮薄的棄城失蹤了,臉皮厚的便給自己戴了個臥薪嚐膽的帽子。

  趙昰也不在意,反正讀過歷史的都清楚,所謂的士大夫群體大部分便是如此,若是都有文人氣節那氣節二字便不值錢了。臥薪嚐膽的就讓他們繼續管理著城池,跑路的便再派個內職去接管便是。

  廣州還收留了一些逃難而來和本地遭了兵禍的難民,趙昰只能用以工代賑的法子,來解決這些人吃飯的問題。

  因為趙昰已經沒什麼錢了,雖然他是皇帝可以徵徭役,但總不能靠這個過活。於是就看中了惠州的阜民錢監,便派了孫益帶著兩千五百士卒,陪著謝枋得沿水路經東莞、博羅、到惠州歸善上任,由謝枋得知惠州事,監管阜民錢監。

  可銅錢不是印鈔票想印多少印多少,終究還是難辦。自己又不能去把廣州富戶掠奪一番,正發愁之際,林保找了過來說是有人發現住在東城的大食人和蒙元暗通消息意欲謀反,說是水路巡檢捉到個要去泉州送信的大食人的僕人。隨即拿出一封信件,紙上面都是蚯蚓在爬,這個玩意哪個看得懂。

  於是趙昰讓把這負責水路巡檢的校尉找來詢問,一看來的不是旁人,正是那在武學校場提出火炮放於兩側,然後又說竄天猴沒鳥用的承節郎何夢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