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167章 農稅3


                 陸秀夫此時開口說道:“那荒年之時,農夫田地也賣不出了,不是更難活命?”

  王應麟答道:“可在每州縣設立預備倉和濟民倉,設濟民糧倉以備荒年救濟災民,設預備倉春荒時借貸,秋收時收回。可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陸秀夫又問:“這不還是要朝廷撥糧給錢,況且這義倉我朝南渡之前便已設過,皆是形同虛設。”

  “這天下原本就是朝廷的,朝廷自然是要管的。”王應麟答道:“舊曆的義倉制度損毀,不都是被各路大軍經過搜刮一空,如今我朝實行新軍紀斷然不會重蹈覆轍。各州縣由朝廷撥一筆購糧錢項專做此事。”

  “朝廷哪裡有錢。”趙昰現在提到錢就害怕,“這各位的俸祿和軍中的錢餉此刻都還未籌集到,將士用命,我總不能一直拖欠俸錢糧餉。我拿不出這個錢來,謝枋得哪裡也造不出如此多的錢來。”

  陸秀夫想了想說道:“既然這糧長可用虛名,這籌糧之事也可效仿。”

  趙昰一聽,雙眼放光,“陸相有何妙計?”

  陸秀夫略一思索,開口答道:“既然按樞密使的三條來說,這力役只攤入田畝一部分,姑且算他攤入一半,那還有一半是需要以錢糧徵繳的。不如如此,凡民人往倉中納谷一千五百石,請敕獎為義民,仍免繳本戶當年雜泛差役之錢糧。三千石以上,倉前立石題名,免本戶丁差役錢糧二年。凡民人自願納米麥細糧一千石以上,雜糧二千石以上請敕獎諭,賜忠義傳家匾。”

  “妙。”王應麟笑道:“這能得個義民當在鄉中視為榮賞,立碑銘字這更是萬人敬仰,這忠義傳家的牌匾我都想要一塊。”

  “善,還可加一條輕罪以糧替。”趙昰點點頭。“這一應細節有勞陸相了。”

  “喏,這本是臣分內之事。”陸秀夫叉手微笑,“不過這變法三條,還要把謝枋得招來,他畢竟還是戶部侍郎,這賦稅之事還需再商討下細節。如今我朝僅光復兩廣,這先從廣南東路做起,也無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