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177章 河谷大戰


                 文天祥的第二軍編制和裝備上除了沒有騎兵,新兵多一些,其他和江鉦的第一軍並無多大區別。弩手也都被替換為火槍手,唯一差別便是兩軍的長槍兵裝備略有不同。

  第二軍的長槍手因為熊亥的緣故,全都換成了超長槍。短則三米五、長則七米有餘。第二軍所用的超長槍與其說是槍,不如說是超長鐵刺。

  槍頭不再是以往傳統扁平的匕首形,取而代之的是一根長鐵刺。鐵刺長四尺半,整體澆鑄,槍身四尺,尾部兩尺中空,尾部最粗不過三寸。槍頭半尺為鋒利的尖刺,刺上磨有血槽。

  每個士卒的槍尖略有不同,因為都是派發下來自己打磨,有的只是根圓刺,磨了一條血槽;有的卻磨成了三角錐,刻了三面血槽;有個別的可能覺得不過癮,磨的血槽特別深,用來填塞糞液。

  蒙皮盾暫時是不夠裝備全軍的,有些便拿著藤盾充數,好在抵擋箭矢並無二致。

  派出的探馬已經報告了前方元軍的動向,文天祥指揮大軍火速向南移動,在泉州北面的山嶺下排下車陣,堵住元軍前往泉州的道路。

  天色已經不早,雙方今天肯定是打不起來了。宋元兩軍各自紮營休息,等待明日鏖戰。

  派往泉州的信使已經抵達,可洛陽江河水太淺,河口又有萬安橋阻攔河道,宋軍的戰船根本開不進去。林保只能派些小戰船沿桃林江給予象徵性的支援。

  次日兩軍用過早飯之後,元軍開始結陣向宋軍陣地推進。

  文天祥雖然也熟讀兵書打過些仗,可從頭到尾率領的都是各路豪傑組成的義軍,莫說是這火器為主的第二軍,就是傳統的正規軍他也沒有沾過手。

  文天祥在南海日日觀摩操練,對於現編的兩種軍陣已經瞭然於心。既然現在是等著元軍打上門,那便依著山勢擺開了一字陣。

  文天祥自認對於具體戰鬥之事不甚瞭解,吸取了凌震的教訓,便把具體指揮全部下放到旅級。自己只在中軍掌控大局,所謂大局無非是,守、攻、追三字,在如此強大的火器裝備下,不存在己方撤逃的可能。如果四萬對五萬自己還打輸了,乾脆死在此處也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