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202章 劁刀


                 這一趟出門總算是讓趙昰搞明白了御中只可用羊肉的規定,沒有去勢的公豬既長不胖,又有股極強的腥臭味。

  加之豬生長的環境汙穢,士大夫們皆不食,所以才導致豬肉價賤。最多產的豬沒人吃,那就都去吃了羊肉,廣州城如今等同陪都,官吏大戶眾多,這羊肉自然就價格飛漲。

  這豬隻要去勢之後,哪怕是餵食豬草糠殼至少也能長到兩三百斤,脂肪含量也會顯著提升。油脂蛋白這是強國強種最重要的食物。

  這在兩廣魚蝦豐富,軍隊裡吃些魚肉補充蛋白質還不難,可要真的打回中原那就無處尋這些水產了。

  從市面上的肉價來看,這養豬的人應該有很多,規模化的養殖場可能也有不少。只要尋到會閹割豬的匠人,便能把這事情落實下去。

  這找人也只有老辦法,著人又在廣州三城及周邊縣鎮各處貼了告示。

  告示簡單易懂,宣教閹豬的好處,豬可增重百餘斤。另民人每閹豬仔一頭,憑證物可至勸農署換五文銅錢,不限數量。

  可這手藝根本沒人會,告示掛出了多日也未曾有人尋來府衙領取補貼。

  這兩廣會閹豬的可能沒有,會閹人的倒是有幾個,劉董便是其中之一。

  劉董原是個沒有度牒的野道士,既不修功德亦不拜三清,專做些採生折割的邪惡勾當。終日扮做遊方道士拐騙兒童,去勢之後用以合藥,人便賣於某些特殊愛好人士做了孌童。

  可是後來戰火四起,到處都在逃難,哪裡還有人買他手中的邪藥和童子,這買賣便做不下去了。

  劉董領著個被他拐騙來的童子,兩人扮做師徒一路掛單矇騙加乞討來到了海豐。

  可今時不同往日,朝廷對於方外之人排查甚嚴,沒有度牒的一概抓捕,劉董這假道士自然也混不進城池。

  想去找個道觀掛單,人家張口就要度牒,推說是戰禍之中遺失,卻又遭了白眼。

  身邊還帶著的累贅,劉董是不捨得丟棄的。這上好的孌童若是帶去廣州,再養個一兩年,至少價值幾百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