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226章 獨松關


                 “獨松關?”

  “正是。”忙古歹點點頭。

  “真是一派胡言!”阿刺罕舉起馬鞭指著忙古歹罵道:“獨松關道路狹窄異常,這四萬大軍如何能過。”

  “當兵分兩路,大帥即刻往北走關上至安吉,大隊依舊奔赴安溪走武康,兩軍在歸安(現湖州)匯合。”忙古歹答道:“宋軍追擊必定兵分兩路,追擊大隊的人馬便少了許多。這追擊大帥的便更不用說了,獨松關只需數百人便能扼守,就算宋軍追來,幾顆震天雷便能阻敵無虞。”

  “哪裡還來震天雷,這暴雨之下引線全都溼透了。”

  阿刺罕嘴裡是如此說可心中卻是覺得是個不錯的辦法,獨松關、幽嶺關,百丈關這三關扼守了整條通往湖州的道路。

  特別是最險要的獨松關,兩邊都是高山,只中間一條道路。關邊有一棵巨大的古松,高達數十丈,因此得名。

  關牆橫跨湍急的獨松澗,銜聯左右兩條高峻的山脈。沿山澗右側是一條陡峭的羊腸小道,直通關門。

  關牆長二十丈,厚三丈。關牆之上更造有箭樓,關內有藏兵洞六處。關門洞長約四丈,如同一個山洞一般,關門狹小僅通一人,不可過車,騎馬都嫌低矮,可卻深邃異常。

  洞頂中部開有六尺長、三尺寬的天窗。此天窗平時可給關洞內透光,戰時敵人進入關洞內,守兵可從頭頂上襲擊之,使敵人無處躲避。

  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便是如此。

  只要在此留下千人,器械糧草齊備之下,那宋軍是萬萬過不來的。宋人的戰車根本上不來,就算抬著五雷炮來攻,這三丈厚的石牆,也不可能被炸開。

  “忙古歹,你手下還有多少步卒?”

  “回大帥,五百騎及數十步卒。”

  “既然這計劃是你提的,那便命你為東路先鋒,舉我帥旗,領騎兵及大隊疾馳安溪。”

  “啊?”忙古歹聽了心中一驚,“大帥要我領軍從安溪撤退?”

  “怎地,你想抗命?”

  “不敢。”

  “速去。”

  忙古歹心中把阿刺罕一家子罵了個遍,暗恨自己不長記性。

  這阿刺罕分明是針對自己,前日自己提出撤出臨安,卻把自己留下守城。今日提出走獨松關,卻又讓自己往安溪走。早知如此不如領著趙賁亨那些士卒,偷偷摸摸地走獨松跑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