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232章 入川


                 此時的天武第二軍四個旅還在趕路,與趙玉墨來時翻山越嶺不同,此刻一萬七千人,拉著戰車輜重便只能尋正經的道路行走。

  行軍自然不能和逃難來廣州一般隨心所欲,好在所到之處都已自行光復,既無需攻城掠地又不怕蒙韃來襲。

  所經荊湖各州縣,聞王師要去光復川峽四路,這沿途犒賞軍餉者眾,士卒們也不愁吃喝,只管低頭趕路便是。

  經史蒙卿提議,大軍正由懷化往武陵桃源而去,意圖在洞庭湖弄些船隻沿水路經江陵、夷陵由巴東、巫山、瞿塘關入川。

  再不濟也可以從巴東走陸路經建始、清江入川。水陸兩路最終都由涪陵入重慶,再往合州釣魚城而去。

  等來到武陵很輕鬆便尋得了許多中小船隻,數量雖多可這些船家都說此刻不敢渡過白狗峽(現兵書寶劍峽)。

  白狗峽水流湍急礁石密佈,逆水行舟還需拉縴才可,莫說是大船,便是小船也過不去。

  又問能不能從宜都轉夷水去清江(今恩施),說是夷水比白狗峽更難走,只有舢板尚可通行。

  沿江而上的美好願望被現實破滅了,天武第二軍只得僱了這些漁船貨船,把他們運到宜昌,再往巴東而去。

  等到了宜昌,許多當地百姓和川蜀逃亡出來的民眾擠在岸邊歡呼觀望。

  民人聽聞王師要光復川峽拯救釣魚城,便有人自告奮勇要來做嚮導,說是認得一條道路不需一月便可直達清江(恩施)。

  趙玉墨和史蒙卿聞言大喜,急忙讓人領了過來。

  來人四十來歲,中等身材,雖是衣著簡樸,卻不似尋常農夫疍戶。

  “你是何人,如何識得這夷陵到清江的道路?”

  來人倒是不卑不亢,叉手說道:“回統制,某乃襄陽人士,姓孟名飛,在此間做的私鹽買賣,故此認得路徑。”

  趙玉墨聽了點點頭,那史蒙卿卻是聽了一驚,出聲問道:“孟飛,在朝廷官員面前說自己是私鹽販子,你怕是古往今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