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32章 提拔皂吏


                 如今的整個江南地區包括幾乎沒了人煙的四川,還缺少許多知縣縣丞之流的低階文官。

  選人早已都給了實授,目前連軍隊的副官都有很大的缺口,這地方官員的缺口也就更大了。

  今日的非正式小朝會中,一干重臣正在為此事商討對策。君臣圍著火爐煮茶倒也是頗有一番情趣。

  以陸秀夫、謝枋得、王應麟等老臣的建議和遠在廣東的凌震奏摺,是應當廣開納賢之路。

  可由各朝臣向上推舉賢良,張貼告示讓那些隱居的進士和官員出仕擔任地方官員,那些當時投靠忽必烈的文人,也可以酌情考慮,給予一定的官職。

  “不行,這降過蒙韃之人斷不可再次錄用,便是那些以城而降的明年元日之前也要全部撤職。”趙昰對於提議的最後一條顯然是不同意的。

  陸秀夫首先發言:“官家如今要把以城而降的官員全都撤職這顯然不妥,都撤了,差遣何人去上任?”

  “那些以城而降的叛逆,我如今還讓他們留著腦袋便已經是恩賜。”趙昰對於投降派那是恨之入骨。

  “何夢龍那裡有大把的罪證,這些個全部拉出來殺了,也絕對沒有一個是冤枉的。此事從今以後休要再提!”

  陸秀夫苦笑著說道:“臣等也不願意與這些牆頭草共立於朝堂之上,可這河山光復了,總也要有人治理不是?現在是真的沒人用,原先在瓊崖時還有許多選人冗官,可現在哪裡還有。各州府的告示應該都貼出去了,應者寥寥啊!”

  “唉……”王應麟長嘆一口,“蒙韃來時無非這四種人,一種隨官家渡海,一種如同文天祥和謝枋得一般隱姓埋名,流浪隱居,剩下的不是投了蒙韃,就是死於刀兵之下。這的確是找不到賢才啊!”

  “如何沒有賢才?難道一定是考取了進士的才是賢才?”趙昰對於學歷的態度肯定和這些士大夫有所不同。

  謝枋得此刻也出言反對,“這個嘛,為官總要有個門檻,連進士都考不取,怕也是才疏學淺。”

  王應麟和陸秀夫在廣州已經領教過趙昰的說辭,此刻是一言不發,對於謝枋得不給予任何支持,免得觸了黴頭。

  “能考取進士的的確是聰慧過人,旁的不說,這過目不忘的本事定是萬里無一。可管理一州一縣並不是靠的道德文章,太祖太宗也未曾有這般飽學,我更是未曾讀過多少經卷,難道就不能治理這國家不成?”趙昰語氣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