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43章 討理學


                 二月十六的早晨,臨安城中幾十張檄文處都圍滿了人,大部分都檄文都是聲討許衡的,沒辦法,現在唯有許衡最有價值。

  臨安巡檢司依舊對於這些檄文給予了保護,增派士卒衙役維持秩序。

  可爭吵辯駁之事時有發生,然看護的士卒以及圍觀的民人,對於文人階級本就有種牴觸感。原本就是兩個階級的人發生了劇烈的交鋒。

  但凡為許衡之流辯駁的士子無不在巡檢司士卒的故意袒護下吃了虧,有的甚至被撕破了衣袍,捱了幾下拳腳。

  為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所有檄文都被移送至錢塘門,巡檢司在此立了一大排帶雨簷的木牆。說是個人發表檄文只要有理有據,不誹謗攻訐都會得到朝廷支持。

  所有檄文必須貼在此處,將來還在城中胡亂張貼的檄文的,抓住便要移送府衙吃板子。

  幾十張檄文一字排開,張貼於木牆之上,在上峰特意的囑咐下,檄文被分成了兩組。

  以駢文形式辭藻華麗,用典繁複的被貼在左側,而文字直白,淺顯易懂的便張貼在右側。

  圍觀的民人和士子從此涇渭分明,有心想為許衡辯駁的士子也怕被人扣上了通敵的罪名,變得更為小心。

  大宋第一堵閱報欄形式的木牆,由此誕生在了臨安東北要道之上,一場預謀已久的輿論宣傳戰被人悄悄拉開序幕。

  朝官們沒有一個在意此事,趙昰鼓勵士子寫這些毫無意義的檄文,在他們眼裡和潑婦罵街毫無區別,對蒙韃根本造成不了任何影響。

  就算臨安有蒙韃密探,也絕對不會把討伐檄文抄一遍帶回去的,討一頓打罵那不是嫌自己命長。

  臨安九縣,士子官吏何止數千,這檄文的數量越來越多,很快有一篇大逆不道的檄文出現在了錢塘門旁的木牆之上。

  這篇檄文另闢蹊徑對理學奠基人之一的朱熹展開了攻擊,全面否定了朱熹提倡的“存天道,去人慾。”的觀點,冒天下之大不韙,攻擊理學乃是不切實際的虛假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