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48章 宋朝的信託


                 謝枋得是個不計得失一心為天下的人,他既以理學來修身克己,可對外卻是以功利說治理政務。

  朝臣中能做到簞食瓢飲、克己修身的恐怕也只有他一人。

  這些從歷史書上可見一斑。蒙韃攻宋之時,他變賣家產四處遊說,徵募民兵固守信州(江西上饒)。

  這信州肯定是守不住的,城破之後謝枋得流落到建陽一帶,改名換姓,以賣卜,編草鞋為生。從他給弟子虞舜臣的書信中可以看到,三天餓九頓是常態。

  一個進士出身做過江東制置使,兵部禮部架閣,多次負責募兵的士大夫,兵敗之後竟然連飯都吃不上,這是極端不可思議的事情。

  要知道南宋後期,那些外披理學華服的士大夫,背地裡都是功利派。許多人仗著權勢買賣做得很大,再不濟這募兵本身就是油水極大的差遣。

  所謂理學治國,實際上和‘滿口主義,滿心生意。’沒有任何區別,這塊土地上的精英階層從古至今都是師承一脈。

  謝枋得落到連飯都吃不上的地步,只能說他是表裡合一,沒有撈一分黑心錢。還把自己的家當全貼進了反抗蒙韃的鬥爭中去了。

  此刻被陸秀夫定性為奸佞小人的謝枋得,正在和趙昰梳理著錢糧事物。

  “這扶桑府因為戰禍的緣故,如今春荒,米糧恐是不夠。故此,我已調撥了佔越之糧北上。據周超巖所述,夏收之後當可自給自足。”

  謝枋得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這扶桑所採金銀銅硫磺等物,要比上月多出兩成,加上各地錢監所得,大抵還是能夠收支平衡。”

  趙昰點點頭“恩,如今這府庫中糧草可曾充足?”

  “要待得安南、佔越冬季稻送至廣州才可。”

  趙昰繼續問道:“江鉦可曾和你計算過這十五萬大軍所需糧草。”

  “若是隻有這渡過大江的捧日三軍加上東海水師,可供兩月軍用,但是撐到夏收恐怕錢糧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