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87章 刻木為炮


                 遠在徐州的文天祥攻克了徐州,在山東半島登陸的宋軍也無人擾襲,鄭松領著船隊向連雲港而去。

  身在臨安的趙昰正在研究著如何製作硝銨。要搞硝銨肯定需要先弄硫酸銨,酸是一直在製作的,神火司有很多儲備,可是氨就需要自己弄了。

  合成氨是不用想了,那175公斤的壓力就是目前不可能做到的。

  碳化鈣現在也合成不出,氰氨化鈣也是不可能達成的事情。收集動物骨骼這種低端沒效率的事情那是更不能去做的。

  那就只能搞煤化工了,把氮轉化為氨,走蒸氨濃縮工藝了。

  趙昰一封詔令一出,接到命令的凌震和趙與珞開始組織人手在廣州和海口建起了大型的煉焦工廠。把安南運來的煤礦絕大部分送去了煉焦,用於對於鐵礦的熔鍊。

  原本在瓊崖盛行一時的土法煉焦,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大量的陶製部件的訂單自然是落入了丁拱辰的丈人家,一筆橫財就此此到手。煉焦爐並不難造,只不過頂上需要增加一根管道用來收集和儲存煉焦時產生的廢氣。

  這些廢氣通過管道在水或硫酸中留下氨,成為百分之二左右的氨水。最後利用蒸汽反覆濃縮,最終得到硫酸銨。

  煉焦時還能產生焦油,焦油現在雖然還沒什麼用,可將來未必不能用作化工用途,比如提取苯酚。

  煤氣和其他副產品也可以適當利用,當然以現在的條件還是浪費的多數。

  考慮到焦化廠佔地太大汙染嚴重,又需要大量水源,海口以及廣州的焦化廠都被建在遠離城市的區域。

  以目前的社會生產力造出的煉焦廠其規模等同於近代土作坊,不過隨著不斷的建設,相信十幾年後總能造出日產上百噸的工廠。

  科技樹從來都是不容易攀爬的,再沒有平定外患,民眾脫離赤貧之前,識字率也不可能得到提高。

  哪怕趙昰繼續著大宋原先的教育策略,把村學鄉學全部恢復,那些農人也不可能把孩子送來天天唸書,畢竟只要能走路的孩子多少都是個勞動力。

  民族復興的道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