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46章 聊城


                 “廝們個個都把馬肉帶著,恁地沒人帶口鐵鍋來,這馬肉又乾又硬,大早上的如何咬得動。”一個士卒抱怨道:“你們等著,我去覓個陶罐來,好歹也要煮一煮。”

  “黃十二,有的肉吃就不錯了。想想以前,你半年也見不到次葷腥,就這樣便是了,如何吃不得?這肉乾越嚼越香。”旁邊的一個士卒用刀割下一小塊燻得烏黑的馬肉,放在嘴裡使勁地嚼了起來。

  “你這廝好沒道理,我就那麼幾顆牙,如何嚼得動。”黃十二氣呼呼地瞥了一眼,便從城牆上往下走去。

  黃十二才下城牆便被人叫住了。

  “站住,你這老狗要去哪?”

  黃十二抬頭一看,一個三十不到留著短鬚頭盔上鑲著個銀質青玉狼頭的校尉(正九品上)攔住了他,這正是他的營將仁勇校尉盧修元。

  黃十二連忙叉手應道:“回盧爺,我去尋個瓦罐好煮些肉湯來吃,年紀大了,牙不夠。”

  “再去尋尋有沒有鹽醬蒜之類的,這來得急連個鹽都無,嘴裡淡出個鳥來。”

  “喏,小的領命。”黃十二唱了個喏往城裡跑了。

  盧修元望著黃十二的背影微微一笑,隨即搖了搖頭,繼續向城牆上走去。這腳步才一挪動只聽得城牆上大喊:“快開門,往大名府去的踏白回來了。”

  盧修元一聽連忙轉身向城門走去。

  這聊城是個在北方非常罕見的城市,淳化三年(992年)黃河氾濫決堤,把原來的聊城和博州治所巢陵城給衝沒了。

  民眾和官府只能在孝武渡西側築新城,這城池因為是新建的,所以特別的方正,幾乎是個邊長一公里的正方形。

  整個城牆都是堆土而建,高不過兩丈,頂寬一丈五尺,底寬卻是有五丈多。因為當時窮並沒有在外包磚,更沒有明代的什麼垛子敵樓的玩意,整個城牆就是一大圈泥石碓。

  此刻的新聊城三面是湖,因為是堆土為牆,在東南北三側都沒有城門,只留有西面開了一處城門。

  原本三面環水的聊城,是最易守難攻的地方,可沒過多久開封的黃河被挖開了,黃河不來了,東昌湖的水急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