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62章 條件


                 整個大都充滿了猜忌與無數的自身謀劃,各種軍備雖然依舊在緊鑼密鼓地製作和準備中,可除了生韃外每個人都知道大勢已去。

  退回北方繼續遊牧那是不可能的,天太冷了,小冰河時期的草原上根本養不活那麼些人。許多人已經暗自做下了打算,準備一旦有機會就向北逃亡,然後轉向去西。

  無論去哪裡,上都是萬萬不能去的。

  趙家的小皇帝也好,文天祥、陸秀夫也罷好像都沒有放過忽必烈的意思。

  次日一早,許衡和張易這一正一副兩個‘和平大使’領著一大隊人滿面悲慼地朝著南門而去。街道兩旁站滿了圍觀的人們,所有的人一言不發,眼神中滿是麻木。

  文天祥都已經到涿州了,那宋軍的水師從海邊登陸,早已佔領遵化,此刻據說已經開拔前往薊州。人家刀劍都指到鼻尖上了,你這去談判求和不是在開玩笑。

  這支死氣沉沉的求和隊伍,加上道路兩邊密密麻麻站立的人群,若是把旌旗都換成白色,那和出殯也就沒有兩樣了。

  望著許衡和張易領著人出了把守森嚴的城門,許多人嘆了口氣轉身離去。

  這支談判隊伍的結局不好說,但是這薛禪汗的結局已經是註定了。

  若是忽必烈能率兵往東剿滅海上來的林保,然後再以林保和諸多宋軍為籌碼和趙宋談判,那這局面還有得救,很多人還願意追隨忽必烈搏殺一番。

  可如今在絕大多數蒙韃眼中,做了皇帝的忽必烈更喜歡弄些權謀之術,對於原先跟隨他的各部又諸多防備。

  忽必烈已經失去了當年金戈鐵馬的氣概,他的想法已經變得和南人一樣,只求保住眼前的那點富貴,完全沒有一絲進取之心。

  沒人覺得忽必烈還能挽狂瀾於既倒,最後的一點堅持隨著這支和談隊伍一起從大都消失了。

  此刻的大都沒有特別的手令誰都不許出城,整個軍政體系實際上都交由了安童和阿合馬二人操持。阿合馬負責著整個大都的進出安全和軍需用度,而安童被緊急任命為樞密使,負責協調怯薛五衛這些侍衛親軍的防禦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