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85章 忠悌義禮


                 天已經大亮,原本的早朝被趙昰強行改成了辰時六刻,說是為了體恤老臣,一改以往睡不醒的狀態。

  所有的衙門也都順應了新的制度,上班時間的更改出乎意料地順利,幾乎沒有反對意見。顯然所有人對這個制度不滿已久,哪怕起得早的人,也不太願意天不亮就上朝。

  宮門外已經聚集了許多朝官,除了各自行禮打招呼之外,大部分的六七品官員都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小聲談論。

  議論的主題自然是差不多的,這種時候沒有選擇題,不存在什麼二選一,不過一眾官員各自打的算盤卻是略有不同。

  有人打算置身事外,趙顯的下場如何與自己無關,哪怕流放三千里也和自己沒有關係。

  有的人打算在朝會上規勸趙顯幾句,做一個閒散王爺也沒有什麼不好,也好在趙昰面前露露臉。

  而有的人覺得趙昰會對德祐下死手,會將他囚禁起來,這個時候自己一定要出聲力爭,為趙顯弄個退位儀式,然後在把皇位傳給趙昰。

  如果這一舉動觸怒了趙昰那就更好,反正又不能殺了自己,就算被貶那也是血賺。這種一生遇不見兩次的機會,怎麼可以放過。

  這是刷聲望、建立耿直忠臣人設的最好時機。為官無非是名利二字,利容易尋,而名實在是太難了。

  當然也有極個別人,想要看看有沒有機會搏一把,抓住機會在朝堂上露一手,講不定就能平步青雲。

  這些人中或許有人支持謝道清參與國政,好平衡削弱陸秀夫的權勢,好以此為契機為將來謀劃,但絕不會有人支持趙顯這個下崗工人再就業。

  支持謝道清,那是有大義禮法在的,只要不太明目張膽也不會出什麼事。

  雖然支持趙顯那當然也有義理在的,不過那種義理不要也罷,要害死人的大義作為讀書人應該棄如敝履,這一點進士出身的朝官都很有默契。

  相比與這些低階朝官的交頭接耳,身為百官之首的陸秀夫、王應麟等人站立在宮門之外一言不發。

  昨日謝道清入城之時,他們也只是在城門外執禮相迎,並未靠近車駕,沒有人清楚他們心中是做如何想。

  宮門緩緩打開,百官魚貫而入,等來到殿中,趙昰竟然還未在龍椅上高坐,龍椅後面又添了把高頭靠椅,那椅子上也是空蕩蕩不見人影。

  待得百官站定,只聽得內侍高呼上朝,才見趙昰親自扶著謝道清緩緩從殿後走出。

  “太皇太后小心腳下,來,這邊走。”趙昰的面上異常恭敬,一直扶著謝道清來到了龍椅後的那張靠椅旁。

  “聖福太皇太后請坐。”

  趙昰拉過袖子在椅面上來回拂拭了幾下,這椅子自然是不會有灰塵,可這些細節趙昰是做得極其認真。

  謝道清面色溫柔,眼中滿是慈愛之色。

  “官家有心了,老身年老體衰怕是不能久坐,今日權當是見一見這殿中的諸位賢臣,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

  “太皇太后如何算老,不過是一時旅途勞累罷了。太皇太后且在此稍坐。”趙昰扶著謝道清坐下,朝後退了一步,作揖行禮。

  而謝道清也是坐在那裡略一按手算是回了禮。這兩人一副祖慈孫孝的樣子,看起來和諧異常,令得殿中的臣子們都放下了心。

  原本最擔心的王應麟滿面微笑,他最怕的就是趙昰和謝道清不合,甚至翻臉,傳出去終究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如今看來,這兩人應該昨天談了許久,一點都不像昨日才相認的祖孫。

  除了宮中的部分內侍宮女及姜達等人,沒人知道,這趙昰是在進大殿之前才見到謝道清第一面。那時兩人只是互相對視著,在走入殿中之前都未曾開口說過一個字。

  走到前面的趙昰並未坐下,只是滿面春風地望著百官開口說道:“文天祥攻破大都,擊殺忽必烈原本是天下一等的喜事,可如今卻要排到第三了。”

  “聖福太皇太后脫困回朝,由水師一路護送回臨安,如今依舊精神矍鑠,不可不謂我大宋福祚綿長。有了聖福太皇太后坐鎮朝堂之上掌控全局,不可不謂天下萬民之幸。”

  趙昰笑著說完,轉過身去又朝著謝道清行了一禮,眼中滿是揶揄之色。

  趙昰的整個角度,除了謝道清沒有人能看到他的面部表情。可謝道清卻像完全看不到一般,也是滿面堆笑地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