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503章 西哈努克的摧鋒軍


                 臨安的吏治在大刀闊斧地改革著,神州大地上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運動,其規模直至後世都未曾所見。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於吃皇糧有一種骨子裡的執迷,人人都希望發明些什麼,創造些什麼,然後被當地官員推薦到臨安進入科學院。

  新一期的《內部消息》對此次設置科學院,鼓勵百工創新的事情做了大書特書。不僅刊登了《專利法》的解釋,還特別強調了科學院為皇帝親管,趙昰便是這科學院的院長。

  臨安、廣州、海口的蒸汽機現在已經沒有看熱鬧的人了,圍觀的全是拿著紙筆在那裡又畫又寫的各階層民眾。

  上至朝官,下至匠人,原先對於改進蒸汽機只不過是看個稀奇的人們,爆發出了極致的熱情。

  《內部消息》上對於科學院披露的諸般事情,已經深深刺激到了大眾。

  一個出身卑微的寶石匠,不過是磨了兩塊玻璃就進了科學院,弄了個從九品的俸祿。

  一個鐵匠據說只是在飛彈上裝了四塊鐵片,就被擢升成了神火司的匠作丞,據說除了正八品的俸祿,皇帝還在臨安賞了一座宅子,和五百個銀錢。

  那個從瓊崖來的黃姓道姑更是不得了,把紡車改成了腳踏,就得了一份從七品的俸祿,還撥了一座道觀給她。

  諸如此類的消息還有很多。

  這些宣傳太讓人動心了,特別是小報中有那麼一段話:

  根據某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工部侍郎所說,官家對於蒸汽爐一直未被改進很失望。

  官家有一次曾說,若是有人能把這蒸汽爐改進,把這功效增大,莫說給個同八品待遇,便是六品也不在話下。如果其改進的效果驚人,則上不封頂,甚至可以封爵賞職立碑著傳。

  原本對於改良蒸汽機的懸賞大部分人沒有在意,甚至不太相信,可如今臨安科學院的種種已經擺在面前,而小報消息的真實性早已經被大眾確定。

  憑空發明一樣事物也許很難,可現成的蒸汽爐改進一番,那能有多難?別人不行,未必我就不行。以我的聰明才智,這不就是一條終南捷徑?

  利益的驅動下,使得此刻大宋對於蒸汽機的研究,展現出了一個驚人的熱潮。

  每天來科學院投遞改進策略的人多不勝數,一開始趙昰還親力親為每一份都仔細查閱,可沒兩天就失去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