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512章 冉安國回朝


                 朱慶和李凱很識趣地上交了被他們私藏下來的戰利品,而朝廷下發的詔令上除了將二人各自提升了三階,又將這筆錢以賞賜的形式賜予了二人。

  東海水師都督的差遣依舊空缺,朱慶卻是當上了南海水師都督,而李凱也得了個副都督的差遣。

  朱慶和李凱在回到廣州和瓊崖之後,立刻又向朝廷上書,說是願意再次出海,可樞密院沒有給與任何答覆。

  倒是欽州水師的高安和廣州的錢益二人領著船隊,帶著許多士卒補給向南而去,說是去給兩處據點增派人手。

  同年陸秀夫等人聯名上書,要求趙昰迴歸開封府,但是沒有得到趙昰的明確答覆。

  景炎十年二月,朝廷組織的第一屆各路農工商代表會議在臨安如期舉行,會間幾乎沒有任何建設性的提議,全部都是對趙昰的一片歌功頌德。

  直到會議結束前一日,才有一份來自張家的要求開放民間鍊鐵及鑄造鐵器的請求,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張家承受皇帝的雷霆之怒,開辦鑄造作坊你想要做什麼?這不是謀反的前兆麼。

  該請求按理說是不會得到朝廷允許的,可奇怪的是文狀上午才遞交,下午便得到了朝廷的准許批覆。

  這各個礦坑的開採雖然還是朝廷壟斷,可鑄造製造以及冶煉卻完全向民間開放了,只是課稅高達十課四。

  各種小道消息佈滿了各個茶樓,有人說張家準備大量造鐵鍋;有人說張家根本就沒有開鍊鐵作坊的打算,是替某位相公家裡出的頭;更有人言之鑿鑿,說是張家得了鍊鐵的秘方,十斤生鐵能出九斤好鋼。

  一時間眾說紛紜,可也沒人清楚到底朝廷為何會那麼輕易放下了一半的鐵器管制。

  “通過這提議是官家的意思吧?”陸秀夫望向想都沒想就點頭的謝枋得。

  “官家吩咐下來的,說是把粗加工慢慢地都放到民間去。民人便是加上三分利也比朝廷自己辦來的便宜。”

  一旁的張北庭也頻頻點頭,“這朝廷官辦便是無人伸手也是效率不高,這其中諸多弊端如今也不可能一下便改得了的。”

  “可把鐵器放之民間總是不妥的。”王應麟還是持否定態度,“那張家手伸得太長了,什麼都想撈一筆。”

  “張家不過是個幌子,便是有天大的膽子,他們也不敢提這個。”陸秀夫搖了搖頭:“管家一早又去西湖了?”

  “是啊,官家現在做那科學院院長的心思比做官家要重上許多,又去給他那些學生上課去了。”王應麟點了點頭。

  “我也去聽了一回,猶如天書。”謝枋得苦笑一聲,“只是這官家的算學我如今倒也習得個三成,書寫簡便,當大力推廣。”

  “報!廣州加急文書,有軍情要事上奏。”殿外有人高聲叫道。

  “呈進來。”

  “這廣州能有軍情要事。”江鉦一把抓過急報,打開來仔細一看,不由得面上大喜。起身便往殿外走。

  “樞密使,到底是何事?”陸秀夫對於江鉦的冒冒失失有些不太滿意。

  “好事,去尋陳宜中的那個冉安國回到廣州了。”

  “啊!”陸秀夫面色大變,還想要追問,可江鉦已經跑得沒影了。

  西湖邊的科學院內,趙昰正講解著雷電的原理,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製造出電流。

  聽課的人很多,除了入職科學院的人員,其他都是宗室或朝官的子弟,連遠在廣州的凌震也派來了四個兒子。

  趙昰現在每天早上都到科學院內講一堂課,數學、物理、化學,甚至是天文地理。趙昰儘可能地由淺至深把自己的知識傳遞下去,可大多數時候這些學生都很痛苦,很多東西根本無法理解,而且匪夷所思,完全突破了他們原來的認識。

  江鉦站在院外並未入內,他不想聽,因為根本聽不懂,與其那樣受一個時辰折磨,還不如在湖邊喝個茶。

  “你說冉安國回來了?”

  江鉦叉手應道:“不錯,過個四五日他也應該來臨安覆命了。”

  “很好,能回來就是好事!”趙昰很高興,這人能活著回來便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