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兵分三路

 同時,李處耘還在大軍出發前,向柴宗訓討來了一道招諭旨意,並建議慕容延釗在進入東丹地界後,不斷廣發此招諭,假意爭取耶律賢自動歸附,實際是為分化東丹朝野人心,此舉頗為高明。 

 故戰前在此明發招諭下,由原東北地界漢人升任的軍中低階將校,不少人都選擇主動歸附大周,更有曾為耶律賢左膀右臂的大將前來歸附。 

 為保此戰萬無一失,柴宗訓還命令由內閣協調,尹崇珂主導,通過海運將一大批糧米運往前線遼東備戰。另外戶曹軍司還奉柴宗訓之命從陝甘、高麗購買了一批戰馬,用以裝備陸軍。 

 除卻財政部、戶曹軍司為此戰籌備的糧餉外,宮中與汴京權貴也捐獻了一批物資、銀錢,但柴宗訓仍覺不夠,還從各地撥出了三百萬錠庫銀,以備不時之需。 

 李處耘通過陣前偵察得知,耶律賢有大量兵力駐守在桓州(今吉林集安西北),遂建議慕容延釗乘大雪派兵馳往,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周軍在東丹的第一戰,確實應該首戰告捷,好讓西遼與高麗看看咱們大周是怎麼打勝仗的!”慕容延釗派遣一偏將,以奇兵襲取桓州後,一舉破敵三萬,周軍首戰得以告捷。 

 西遼耶律撻烈聽聞,也不得不佩服周軍的英勇,敢於以奇兵出擊,還取得了此戰的勝利。 

 周軍在首戰告捷後,趁勢北上,並在通遼河邊修築了四城作為駐軍基地。 

 耶律賢聞知大周、西遼與高麗分別從南、西、東南三個方向攻來之後,立馬棄金山(今吉林四平大哈拉巴山)巢穴,營於新泰州(今吉林白城),將其主力向後移動,將兵力分別部署在泰州、榆林深處(今榆縣瞻榆興隆山、向海一線),養鵝莊(今前郭縣王府一帶),龍安一渡河(今農安伊通河)。 

 “東丹必須要保存實力,尋得機會將此三路大軍各個擊破,方有勝算。在此過程中,若走錯一步,東丹將萬劫不復。”此一戰,耶律賢的態度十分之謹慎,現實情況絲毫不允許他出現一絲一毫的錯誤。 

 偵察軍司探得東丹軍隊的動向後,慕容延釗命令大軍在桓州屯紮月餘,一面修築城池,一面令李處耘繼續偵察東丹方面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