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心1981 作品

第42章 奇怪的學問

 見師父回到龍隱寺後,竟然露出了調皮的一面,王若心中也是一熱,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能夠更多的瞭解師父吧。又想到師父在左溪村可是喝酒吃肉何其瀟灑的,不禁暗暗偷笑。

 “好,現在隨我到大殿去,開始今天早上的習文練字,讓我看看你現在是什麼水平,然後我才能因材施教,針對訓練。”不慧大袖一甩,自己便先朝著大殿走去。

 王若朝著小白吐了一下舌頭,也緊緊跟上。

 大殿之中,兩個蒲團之上,不慧和王若相對盤腿而坐,不慧手上拿著一本新書,王若記得好像是師父在前幾天,在山花鎮上唯一一家書店裡買的,想不到是拿來給自己學習的。

 不慧並沒有急著翻開書本,而是笑著說道:“這本《風物雅集》是當朝宰相宋樂之編纂的,書中收集了各地文人墨客的離騷之作,以及當地風土人情和地方特產介紹,對你快速瞭解整個古蘭國,有很多幫助,所以許多地方都將這本書當成啟蒙書籍。”

 “不過大多教書先生,都只會照本宣科,沒有掌握這本書的精髓,說得雲裡霧裡,並不十分透徹。於是我特地選擇了這本書,來當你學習的開篇之作,你以前應該學過吧,能否講一下你的心得?”

 “沒有,我以前學的書都是三叔公給我的,他說只要學好了那些書裡的知識,便能一通百通。所以我不但要會讀會背,還要寫下來。不過我看村裡其他小孩,學的可和我有些不一樣,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也許是他老人家另有打算吧。”王若從未聽過這個書名,覺得有點奇怪,心底也閃過一絲疑惑。

 不慧腦海中立即出現了那個左溪村裡,那個酸不拉幾的老頭子,總是一副搖頭晃腦的呆書生模樣,不禁有些好笑。

 左溪村是一個特別偏僻的小村子,裡面能有這麼一個勉強識字的老先生,已經是不錯了,哪裡還能要求他有多高深的學問呢?只要能讓孩子們都認識一些常用字,不至於長成一個大老粗,就已經謝天謝地嘍。

 不慧想到這裡,暗暗點點頭,猜想大致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於是便又問向王若:“那你三叔公以前,都

教了你哪些知識啊,說來我聽聽。”

 “哦,好的,三叔公教給我的也不多,只有五本書,分別是《鴻蒙經》、《天地問》、《太虛吟》、《紫府篇》以及《如意策》,從五歲便開始學習,基本上兩年學習一本,現在應該是要學習其他的了,可惜他老人家不在,否則又要拿出什麼稀奇古怪的書籍來了。”

 王若想起第一次學習《天地問》的時候,怎麼也理解不了書中的意思,只好用了半年的時間。將全文識遍並背誦下來,卻偏偏三叔公天天都要問他,對這本書的理解如何,他直接是頭腦發懵,只好胡亂說一通。

 有時說得讓三叔公大呼妙哉,只可惜更多的時候,卻是大罵狗屁不通,氣得鬍子都翹起來。想到這裡,王若突然有了一種很是懷念的感覺,不知道他老人家現在在幹什麼,是不是還躺在院子中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