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救災

 熊智愣了一下,回道:“不成問題,下午便可動身。”

 “東、北二領各出五千人也沒問題,三路兵馬同時行動,轉移百姓更迅速。”煉桓隨後道。

 “東、北二領離災區不遠,依下官之見,二領還是留多點兵馬自救吧,這洪澇不得不防啊。”趙帛淡淡道。

 “趙大人言之有理,二領各出兩千人得了。”紀康也開口了。

 “救災的兵馬當然是越多越好,你二人出言阻撓是何居心?”權蔚也加入進來。

 “下官是好心提醒,就怕有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趙帛嗆道。

 “夠了!孟卿,你意下如何?”信君出面調停。

 “救災不是小事,人多力足,臣覺得軍務司可出六千人,二領各出三千人前去救災。救的百姓也應儘量往君土轉移。”

 “善。諸位可還有異議?”

 煉桓瞪了一眼趙帛,道:“附議。”

 “附議。”其餘人附和。

 這時黃倫又道:“解決了轉移百姓的事,那收成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此次轉移受災百姓之後,災民大概會四散各地,如何解決糧食問題,是個大問題,眾人陷入沉思,不少官員又議論起來。

 此時韋明出列道:“臣覺得軍務司應將轉移的百姓轉移至何地做好記錄,接收了災民的城鎮,若官府府庫的糧食大大有餘,便開倉濟糧;若是不足,便直接讓當地的地主鄉紳拿出餘糧救濟,等災情過後,君廷再根據各地接收災民人數按量撥付糧食。”

 不少人聞言點頭,護城府新任司書劉敬甚至說了出來:“韋大人此計甚妙!”

 上面幾位大人還在思考此計的可行性,其實韋明此策與炎國曆來賑災之策大同小異,只是稍稍改動了細節。

 “不妥。開倉放糧應是官府之事,怎能由地主鄉紳來做?”孟秀竟然站出來反駁。

 “孟大人,我朝歷來如此,有何不妥?”問這話的是溫延,他覺得總算是有自己說話的機會了。

 “溫副司,歷來如此,便一定對麼?地主鄉紳會拿出什麼糧、拿出多少糧給災民?君廷撥付的糧又是什麼糧?”

 “孟右令,由地主鄉紳賑糧,可保地方穩定,此事光靠官府可不夠,災民可能比洪澇更可怕。”趙帛淡淡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