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熠熠 作品

第二百二十四章 柴窯

 沒有證據,說破大天都沒人會相信。

 而周鵬也早已經料到此點,心中早有對策。

 “當然,我如果沒有證據,又豈亂說?”

 周鵬指了指那個小四方瓶。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柴窯瓷的四個特點,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這青如天,自然不必去說,汝窯瓷的天青色便是如此,這瓷器雖然不是汝窯瓷的顏色,卻更能表達那雨過天晴後晴天的變化!”

 “仔細看這間瓷器釉面的顏色,乍一看的確是統一,但隨著光線的折射角度不同,顏色也在發生著微微的變化!”

 “這就是與汝窯瓷那統一的顏色不同之處。”

 “同樣,如此不均一的顏色,不僅反映出當時技藝未達到宋代汝窯瓷的登峰造極,也更能顯示出兩者的差異!”

 “而且,我認為,此點才是真真正正的‘雨過天晴’之色。”

 周鵬一邊說著一邊慢慢的轉動這小四方瓶,果然在燈光不同角度的折射下出現或淺或深的青色。

 “咱們再看器形,修長且有種皇家的氣質,讓人覺得著迷卻又不膩煩,更是符合那個時代柴窯瓷的‘細媚’器形!”

 “底足是黃色的化妝土,是典型的‘粗黃土足’,也符合那個時候的特徵!”

 “至於你說的底足是北宋狀態,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北宋突然間就轉變成了這種底足?卻沒有記載何時過渡?”

 “柴世宗在位不過十幾年,時間太短,導致人們分辨不清,但仔細觀察還是有所區分,這裡我就不細說,大家待會兒自己查驗便知。”

 “然後便是明如鏡!”

 “釉面的明亮,相信你我都能看的出來!”

 “這畢竟是出土之物,在土壤環境的腐蝕下,多多少少都會有所腐蝕,但一千多年下來,這瓶子卻如同新物一般,可想當年究竟如何,怕是真就如同鏡子一樣,可觀人影。”

 “至於薄如紙,這點更簡單了!”

 “這件東西是老的,這是大家的統一觀點!”

 “在這個觀點下,咱們找個卡尺,一測便知,或者找個稱,給它稱稱重,也就清楚究竟薄到何種程度!”

 “其實,你我上手掂量,甚至是肉眼觀察,就已經明白,剩下的根本就是多餘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