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呂雉更是直接讚揚道:“此人無愧為大明柱石!我大漢,可有與此相媲美之人?!”

 她這話看似是反問,其實是一種激將計。

 要知道,漢初三傑放在歷史上,個個都是最頂尖的人物。

 張居正雖然牛皮,但跟他們三個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

 文人之間從不缺乏競爭。

 果然,

 聽了呂雉的話後,

 蕭何、張良、陳平等人,心頭齊齊一凜,恨不得現在就把自己平生所學全都施展一遍!

 眼見呂雉一句話,就讓整個朝堂的文官都跟打了雞血一樣,

 劉邦忍不住再次在眾人看不見的角度,

 給呂雉偷偷豎了一根大拇指。

 呂雉嘴角一翹,沒有說話,繼續抬頭去看視頻直播了。

 “在野三年,

 讓張居正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明王朝的種種弊端,

 他深知,大明正在滑向滅亡的深淵!

 他坐不住了,

 他必須做些什麼來改變這一切!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張居正重返政壇。

 但那時嘉靖皇帝依舊沉迷於道教修壇煉丹,朝政被嚴嵩父子把持。

 朝廷上下唯嚴嵩馬首是瞻,

 以致‘凡有陳豈,雲集其門,先得其意而後聞於陛下,中外之臣不畏陛下,惟知畏嵩也’。

 只要皇帝不發話,朝廷就是嚴嵩說了算。

 面對這樣的現實,徐階卻依然選擇韜光養晦以自保其身。

 張居正發現自己依然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於是他再次選擇韜光養晦,回到家鄉。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才再次北上覆官,繼續在翰林院任職。”

 “張居正再次回京後,

 時局依舊有絲毫改變,

 但他自己,卻產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幾年的官場生涯以及恩師徐階的薰陶,

 使張居正學會了內抱不群、外慾渾跡,其政治謀略開始逐漸顯現。

 因與徐階走得近,

 所以許多人將張居正視為徐黨,

 但同時,他又與嚴嵩父子的關係,也保持得相當融洽。

 即使在嚴、徐兩派關係緊張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嚴嵩也從未將他視為過敵人。

 這其中,張居正對嚴嵩父子所寫的恭維文章,無疑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適當地放低姿態,卻並非真正的屈服,而是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