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視頻繼續直播,

 “漢王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黥布反叛。

 這一次,劉邦還是決定親征,並率領大軍向東進發。

 但隨著大軍的前行,

 他對留守後方的蕭何卻越來越擔憂,

 還不斷地派人潛回去,並偵探其動向。

 蕭何也很快察覺到自己被劉邦的密探給盯上了。

 於是為了打消劉邦的顧慮,

 蕭何開始更加勤勉地工作,

 盡心盡力安撫百姓,

 同時又像上次一樣,捐獻家產助軍。”

 “然而,蕭何一個慕僚卻對他說道:‘君滅族不久矣!’

 蕭何自然驚愕無比,

 幕僚於是解釋道:‘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

 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

 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

 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貫貸以自汙?上心乃安。’

 大致意思就是:你已經是百官之首,職位再難以提升。

 你這十多年來深受關中百姓的愛戴,

 皇上多次探問你的作為,是怕你暗中動員關中力量。

 你何不多買田地,用低價、賒買等手段來敗壞自己的名聲?

 這樣皇上的心才會安定。”

 看到這一幕,有觀眾不禁感慨萬千道:“蕭何越是盡職盡責,他的聲望便越高,而這卻也恰恰增加了劉邦的不安。”

 “是啊!畢竟在那個時代,丞相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另一人附和道。

 “想想曹無傷和雍齒,漢高祖的憂慮確實情有可原。”

 “劉、蕭之間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他們恐怕再也無法回到從前那親密無間的狀態了……真是令人惋惜。”

 “蕭何本人也許並無謀反之意,但難保不會有其他人利用他的名望和影響力啊!”

 蘇治繼續講解道,

 “劉邦對蕭何可能背叛的擔憂,

 實際上也是受到了其過往經歷的影響。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曹無傷和雍齒的叛變,其實早已在劉邦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蕭何、曹參、曹無傷、雍齒等,

 都是追隨劉邦起兵的老人。

 當年,

 劉邦剛起事時,

 曾把他自己出生地豐邑,作為大本營。

 一次,他親自帶兵出征時,把豐邑的防守重任交給了雍齒。

 結果,雍齒卻背叛了劉邦,將豐邑據為己有。

 為了平定雍齒的背叛,劉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