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溪筆談 作品

第一百九十章 山如脊背斷兩重

    轉眼間的說話功夫,三人到了高山之下。

    此山十有八九便是脊背山了,山峰的兩側變化明顯,因為山高聳立,雪原上的風雪到此戛然而止,被大山阻擋。

    在連山的另一側,便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一山之隔,卻是差異兩重,另一邊沒有積雪。

    登上山巒後,封羽算是知道,這地方為何要叫脊背山了。

    山如脊背斷兩重,隔風隔雪隔千秋,這點在風水學上是一分為二的太極理論,太極分兩重,兩重之中所蓋四相八卦,加之此山形成頗有見地,封羽一眼便能知曉,脊背山絕是興安嶺地區的一支重要連山。

    三人準備先翻過脊背山後,在山的另一側休整,封羽看了眼時間,一天的行程已至晚上七點。

    開始登脊背山後,封羽和張滿月沒再說及關於龍語圖的事情,要登上脊背山,直上肯定是不行的,他們三人必須繞著圈子走連山中的溝壑處,這樣路相對較緩一些,直上直下的,那不叫登山,那叫犯楞。

    在灰暗夜色下輾轉多處山間夾道後,在夜裡九點左右,他們終於進了脊背山後的原始森林。

    一山之隔,確實別有洞天,封羽從身上感覺到的溫度來說,要上升了不止有五度的氣溫。

    地面上不見積雪,全是厚厚落葉積壓下的鬆軟地面,土地是黑色的,這裡的樹木參天一般的高大,松柏成林,桴鼓相應。

    雖然天色黑了下來,但眼前的景象在凜凜月光下,照的格外清幽,這才應該是興安嶺地區該有的樣貌,眼下正值八月九月,正是炎熱之時,雪原所形成的白風暴本就令人匪夷所思,封羽曾一度懷疑過喊山所領路的方向,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興安嶺裡有什麼不是他一個外人能夠想象的到的,那怕是九月的雪暴。

    張秀賢在東北帶的時間夠長,他清楚興安嶺中的雪暴是因何緣由,北邊西伯利亞的西北風吹到連綿的興安嶺群山後,形成了紊亂氣流,反向去了低壓區後,與當地雪原中的寒流匯聚成為了一條風向,這便是白風暴的形成。

    封羽也不知張秀賢的此中說法正確與否,不過張秀賢還說了另外一種,就是雪山裡的雪妖為非作歹,相比較於後者,封羽寧願還是相信前者。

    三人在林中找了處堅硬的地方,支了兩頂帳篷,簡單吃了些東西后,由張秀賢守第一班夜開始輪流休息,畢竟人不是機器,得要通過睡眠來緩解精神。

    張秀賢在東北農村呆了有幾年時間,對一些東北的講究頗為了解,譬如做什麼會犯著大仙他清楚的很,東北農村不比中原地區,它們較為偏遠,很多規矩管不到這些地方,所以,在一些村子裡,神婆的話往往更有作用和威懾力。

    就拿選扎帳篷的地方來講,張秀賢特意選高不選低,選粗不選茂都是頗有說法,自上次狐大仙的事情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叫小心駛得萬年船,在東北這才叫入鄉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