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溪筆談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五章 半部人物傳記一段諱莫經歷

    封長門寫道:“不惑世事,不問人間,幸如吾身,天地自焉。”

    封長門看破了世事,人間何許,或如人天地一般自在,二是二歲那年,封長谷入仕途,他便卜過一卦,卦中批言,“山火同燎,欲渡臺河,得仙宮彼端,明君心顫,非不可勢。”

    預意何意,後邊自然分曉,此種變故便是老棺山人棺巫溪。

    封長門接觸到棺巫溪是在封家祠堂,他同封羽一樣在封家祠堂這片地方找到了許多令人費解的東西,那時候的封家祠堂遠比現在要豐富的多,藏書與藏物處在一個巔峰狀態下,封長門要了解尋找一些東西,遠比現在要方便的多。

    封羽曾想過在封家祠堂找到更多關於封長門的信息,但在清朝中期的一次動盪中,祠堂經歷過一次變革,很多東西流失。

    記載中沒寫封長門是如何機緣巧合得到棺巫溪的所學,但不難想象,以封長門的聰明,找到這些應該不難。

    棺巫溪是棺山人裡顯著的風水大家,他的功績和生平應該享有盛名,他所留下的內容,對棺山人影響深遠,封長門試圖在歷史中尋找出棺巫溪的人生軌跡,經過他留下的東西對比,封長門確實得出了一個驚為天人的秘密,這個要放到後邊一點再說。

    嘉靖四十五年,封長門進入了一個漫長的研習過程,他閉關不出,開始對棺巫溪本人與他所留下的風水造詣著重研習,過程十分奇妙,棺巫溪本人雖是生在千年前,可他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十分厲害。

    封長門對比了許多後,得出結論,在後世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間,棺巫溪的風水預測接連實現,而且無可厚非的是,這些東西都隱藏在他的風水學所注之中,當然這種東西只有封長門才能破解的出。

    封羽在古書《棺山賦》中,對棺巫溪有過大致瞭解,最早的棺山人是在巫溪古鎮的棺材山中,棺山人能通風水玄學,天星秘術,皆來於棺材山懸棺內的天書。

    而此天書是幽王尋天下得來的,後被奴隸盜走,藏在了棺材山之內。

    棺山人是個極其神秘的存在,而棺巫溪本人也不叫棺巫溪,他當年降世時,天光異現,暗夜如晝,還有史料記載,“庚子年,天星降世,白夜如常,恐天下禍。

    最先的一張龍語圖上所要傳達的天女送子,其實就是這幅神話景象。

    由此可見,四張龍語圖上的內容關聯甚遠,不過封長門對龍語圖一說,並無特別詳解,按照正常情況,他不可能不知道有龍語圖這麼一回事,給封羽的感覺,反倒像是封長門有什麼其他心思,故意忽略了龍語圖這條重要線索。

    封長門必是知道了其中蹊蹺後,有了新的想法,壓龍骨此物十之八九就是封長門的新想法。

    封羽心中一緊,覺得自己似乎只離真相幾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