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雲小散 作品

第20章 年證券市場重大事件

 要問我國證券史上最無奈的一天是哪一天?發生了什麼?我想近十年的股民都會回答是2016年元旦後的幾天。米雲對那段時間也記憶猶新,收盤最快,辦公室的生產運維人員都開始罷工聊天。

 我國證券史上最短的是2016年1月7日那天,開市半小時時間出現兩次熔斷,全市超2000只股票地板。最嚴重的一天,米雲當時已經用上智能手機了,眼看著幾隻持倉地板票無能為力。

 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2016年1月1日起,我國引進西方成熟市場的熔斷機制,1月4日第一天啟動熔斷機制,跌幅超過5%;尤其是1月7日那天,三大指數大幅低開,開盤後直線殺跌,僅開盤11分鐘觸發第一次熔斷。

 根據熔斷機制規定,當大盤跌到5%之時,需要停牌15分鐘,出現暫停交易;隨後恢復交易,結果開盤兩分鐘後大盤跌到7.04%,直接全天提前停牌收市,很多股民都是剛開盤就宣告已經閉市了,沒辦法埋怨券商軟件服務器不行。

 在歷史上只存在了4天的熔斷機制,想必是最令股民朋友們難以忘懷的記憶。1月4日是2016年第一個交易日,也是指數熔斷機制正式實施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兩市300指數連續觸發5%和7%兩檔熔斷閾值,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導致千股地板。

 兩市總市值則從58.44萬億元驟降至54.20萬億元,一日蒸發4.24萬億市值。1月7日,上所、深所、中銀所宣佈,為維護市場穩定運行,自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為何熔斷機制如此水土不服,業界對此有過很多分析和評論。盲目引進西方策略對不對,那麼到底是恐慌造成了熔斷,還是熔斷加劇了恐慌,這也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這是股市在歷史交易時間最短的行情,同時熔斷機制也是被稱為最短暫的制度,推行幾天後,就在當年的1月8日緊急取消熔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