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雲小散 作品

第49章 前救市回顧

 回顧今年春節節前一個月的行情,只能省略無數字,股民朋友們都知道,話題敏感,不能多談。

 米雲只自己都差點熬不住了,一個月持倉跌幅接近30%,不知道華泰總賬戶怎麼換算的,可能算上了兩融的融資利息,多少有點水分,但虧損20%絕對有。還好兩個小號賬戶資產少,傷害不大。

 再繼續跌,米雲就快扛不住了。很多市場人士都有這樣的擔心。

 這一點從兩融餘額也體現明顯。自1月26日開始兩融餘額快速減少,由當日的.71億元降至2月5日的.19億元,減少了1196.52億元。其中,2月2日兩融餘額較前一日大幅減少309.45億元,超過了2022年1月28日下降304.62億元的前值。

 整體看開年以來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兩融驟降的壓力。

 1月2日上證指數走出最高點2976.27點,相較年初高點時的1月2日兩融數據來看,2月5日的兩融餘額下降1735.75億元,降幅為10.49%,其中融資餘額縮水1645.5億元,降幅為10.38%;融券餘額減少90.25億元,降幅為12.82%。

 市場持續下跌,壓力一步一步擠向場內槓桿資金。兩融之後,便是股票質押。

 根據wind數據,截至2月5日,有203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質押比例超八成,其中5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處於滿倉質押狀態。

 隨著市場的持續震盪下行,大批上市公司發佈補充質押公告。

 2月2日,兩市共披露大股東補充質押公告106單,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其中,2月以來進行補充質押的上市公司,多數集中在半導體、消費電子、新能源、生物醫藥、計算機等行業。而上述板塊2月以來調整幅度最為明顯。

 2月5日上午,第一財經記者向監管層詢問了兩融和質押風險的具體情況。

 當日午間和晚間以及2月6日,監管層以答記者問形式進行了公開回應,並採取措施增加平倉線彈性,延緩釋市場壓力。

 關於質押,監管層稱“從兩市數據看,今年以來股票質押違約強平金額合計為2740.32萬元,佔市場日成交額的比重很小”。

 同時,監管層將引導券商等機構增加平倉線彈性,促進市場平穩運行,並將密切監測,採取有力措施,防範股票質押風險。

 關於融資,監管層稱全市場平均維持擔保比例較年初有所下降,最低維持擔保比例平倉線通常為130%。

 從實際平倉數據看,1月以來全市場累計平倉金額約9億元,佔融資規模的萬分之六。

 監管層也稱:有些投資者主動賣股票歸還融資,會形成融資餘額被動下降。不知道這些公開的數據有多少水分。

 關於融券,監管層稱,融券餘額已降至637億元,佔流通市值的0.1%。

 同時監管層宣佈了三條監管措施,話題敏感,這裡不方便記錄。

 上述舉措推出後,市場情緒快速緩和,對槓桿資金踩踏的擔憂得到緩解,股指應聲反彈。

 不過,在雪球、兩融、質押之外,量化資金又頻頻傳出爆雷和拔網線等壞消息,小微盤股在經歷前期高光時刻後陷入流動性危機。

 量化危局

 在開年的股市波動中,量化機構扮演了難以忽視的角色——曾經依靠小微盤股獲得超額收益的量化機構們,因為資金踩踏流出小盤股,一夜回到解放前。

 正如一位私募管理人對記者所說:很多百億私募1000指數增強產品,辛辛苦苦一年的超額收益,微盤股閃崩,幾天就跌沒了。

 1月份百億量化私募甚至罕見跑輸百億主觀私募機構。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1月有業績記錄的52家百億主觀私募平均收益為-5.24%,而有業績記錄的31家百億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為-10.72%。

 量化私募湧入小微盤股賺取大量超額收益,有其特殊背景。

 從籌碼結構來看,微盤股也具有一定優勢。前幾年機構抱團股吸引了大量的市場流動性,隨著抱團的瓦解,這些股票囤積的流動性開始向外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