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遊子 作品

第182章 包產到戶

 正月初二

 牛平安和秦京茹帶著孩子和禮品去秦家村拜年。

 自和秦京茹結婚之後,牛平安每年都會來秦家村幾趟。

 秦家村作為四九城的郊區,村裡的生活水平還是不錯的。

 秦京茹的小弟也已經成家了,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媳婦肚子裡還懷著一個。

 大哥更是連生了四個孩子。

 老丈人家也算得上是人丁興旺的大家庭了。

 中午

 秦家擺了兩桌,大人一桌,小孩一桌。

 “平安,聽說安徽那邊已經開始搞包產到戶了?”

 秦父向牛平安打探道。

 1978年夏秋之際,安徽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許多土地無法耕種,省委決定將集體無法耕種的土地借給農民耕種,不收公糧,不派統購任務。

 這一決定激發了農民抗災積極性,全省迅速超額完成了當年的秋種計劃,並增加秋種面積1000多萬畝。

 在這次實行“借地渡荒的過程中”,安徽肥西縣山南公社首先打破禁錮,開始了包產到戶。

 1978年底,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悄悄地搞起了包乾到戶。

 包產到戶和包乾到戶得到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的大力支持,在安徽乃至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中國農業體制改革的前奏。

 四川省委也在1978年2月制定了《關於目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主要問題的規定》,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支持農民採取包產到組的形式經營土地。

 這一系列的舉措,大大的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可以說,改革開放的春風就是率先從農村吹起來的。

 “嗯,是的。

 不過現在中央還沒有出具體的方案,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變故。

 要是上面查得嚴,可能會坐牢的。”

 牛平安點了點頭,不過話沒有說太滿。

 按後世的經歷來看,包乾到戶確實是可行的。

 但在方針沒有確定下來之前,一切都說不準。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嚐到了美味,但同樣冒著巨大的風險。

 特別是秦家村的地理位置比較尷尬,風險更大。

 牛平安是不希望秦家村冒這個風險的,畢竟現在的日子過的很不錯。

 只要在中央的文件下發,那樣辦起事來才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