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85,掐脖子

塔列朗親王所言確實屬實。

法國雖然在漫長的戰爭當中失敗,但是至少在此刻,它依舊又大又強,實力雄厚,而且經過大革命的洗禮和錘鍊,統一的民族意識已經形成,它的民族成分高度“同質化”,內部的離心力非常小,它只需要一點時間恢復創傷,很快就可以重新變成那個令人望而生畏的怪物。

雖然,維也納和會給法國精心安排了“牢籠”,在陸地上,讓吞併了比利時的荷蘭、吞併了萊茵蘭的普魯士、吞併了熱那亞的撒丁王國,充當隔離法國的“看守”。

但是,既然法國本來就需要休養生息,那麼被“隔離”反而讓它可以“隔岸觀火”,靜待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爆發。

十幾年已經過去了,維也納和會安排的“牢籠”,本就在形勢變化之下搖搖欲墜。

艾格隆一上臺,就夥同英國一起,把比利時從荷蘭王國的統治之下獨立了出來,讓它從一個“潛在的敵國”,變成了“友善的中立國”,這就等於讓自己獲得了一條安定的北方邊界,以及一個未來的合作伙伴。

而現在,還沒有等他發力,南方的牢籠似乎也在搖搖欲墜了。

撒丁王國因為自己的野心,不但沒有繼續充當“反法尖兵”,反倒是把奧地利當成了自己的主要敵人,甚至主動想要以法國作為後盾來反奧地利!這讓1815年在維也納和會上殫精竭慮的梅特涅情何以堪?

只能說,人算永遠不如天算,國際關係畢竟不是棋盤上下棋,每一個棋子都有自己的意志。都會按照他們自己認為的“最佳利益”行事。

此刻的奧地利,雖然勉強熬過了被拿破崙皇帝幾次打敗的恥辱,奪回了大量失地,看似也重新奪回了帝國的威信,但實際上,在短暫的和平當中,它卻危機四伏。

它國內大多數民族都反感它,希望能夠獲得獨立,至少獲得更大的自治權;它周邊所有的大國都感受到它的衰弱,於是想要用武力奪取它的“祖產”。

在德意志內部,慢慢崛起的普魯士開始不斷試圖挑戰它的權威;在巴爾幹,俄羅斯人也在步步緊逼;而在帝國的南方,就連一個“二等列強”撒丁王國竟然也在蠢蠢欲動,試圖從帝國的軀體上撕下幾塊肉來。

這一切危機,在歷史上,最後都迎來了總爆發——撒丁王國在1848年和1859年兩次對奧地利宣戰,第一次失敗,第二次靠著拿破崙三世的法國支援得到了勝利;普魯士人在1850年危機當中選擇退縮,但是很快就在1866年通過一場短促的戰爭徹底擊敗奧地利,把它的勢力趕出了德意志;而最後的俄羅斯,和奧地利同歸於盡了。

在近代歐洲的歷史上,奧地利帝國就是下場最慘的一個,別的國家雖然也有戰敗的恥辱,也在各種大戰當中傷亡慘重,但至少基本盤還保住了,只有奧地利帝國屍骨無存,它先是因為戰敗而不得不和匈牙利人妥協,把自己變成奧匈帝國,而後連這個國體都沒保住,被大卸八塊不得超生,哈布斯堡家族也徹底成為了流浪皇室,只能在流亡當中悵然追憶往昔的輝煌。

而這一切“厄運”,波拿巴家族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拿破崙皇帝自然不必說,他多次打得奧地利割地賠款損失慘重;而拿破崙三世在上臺之後,在1859年他和撒丁王國一起對奧地利開戰,也開啟了帝國滅亡的第一槍。

面對自己的國內外壓力,拿破崙三世選擇了最“容易”的道路,主動站在了撒丁王國一邊,通過法奧戰爭讓奧地利吞下了戰敗的苦果,並且丟失了它最富庶的倫巴底。

可以說,波拿巴家族就是哈布斯堡帝國的命中魔星。

然而,在這場戰爭當中,拿破崙三世皇帝除了獲得“勝利”的虛名之外,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東西,相反他大大削弱了奧地利,讓它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當中更加虛弱無力,只能迅速脆敗。進而讓他不得不自己面對普魯士的兵鋒,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帝國。

毫無疑問,現在這條世界線上,艾格隆完全也可以去扮演拿破崙三世的角色,只要他願意,他也可以用自己的實力去打壓奧地利,讓奧地利最終和原來的歷史一樣走上覆滅的道路,如果願意付出足夠代價的話,他甚至可以親眼見證哈布斯堡帝國的徹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