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落雪 作品

第679章蜀道難

 每隔上二三十里,還會選擇開闊、有水之地,修建一座棧道閣,蓋上大量的房屋、庫房,以供行人休息、住宿、躲避惡劣天氣之用!

 古人以這樣的智慧,在群山峻嶺中開闢道路,把關中、漢中、巴蜀連接成了一個整體,不過棧道雖然精妙,也有幾大缺點:

 首先,棧道沿著懸崖峭壁修建,高高的懸在半空中,下面不是萬丈深淵、就是奔騰河水,看一眼心驚膽戰,走起來渾身發抖,掉下去必死無疑!

 其次,棧道大都是木製結構,因此承重能力有限,只能走步兵、馬匹、小推車……而且要拉長隊伍,以減輕腳下壓力,駟馬重裝戰車、以及重型攻城器械是過不去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攻進巴蜀之地不易,可從巴蜀之地打出來同樣不易。這後勤壓力,實在是令人驚懼。

 最後,益州地區多雨水,木製容易腐爛掉,山間又常有落石,因此棧道很容易毀壞的,往往是一邊走、一邊修補,不知填進去多少人命呢!

 因此,世人都說:‘行走蜀中道,如臨鬼門關,十人出門去,九個不還鄉,山澗懸白骨,深淵聞鬼哭,若想求活命,退步遠遠行!’

 也正是因為如此,多少一代代文豪留下了類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千古之語。

 “嘶!”聽得馮異的描述,不少將領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以往雖都聽聞蜀地之險,但卻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意識。今日,聽了馮異的講述之後,才有了那麼一絲管中窺豹的感覺。

 敵軍若在險要之處,埋伏下一支人馬,居高臨下、前後包抄,那他們恐怕可就有去無回了!

 也幸好,荊州方向有王翦、吳起他們的兵馬進行配合,多個方向出擊,如果僅僅從雍涼這兩個地方悶頭向下攻的話,一個不小心,說不定,到時候還真的會是一個頭破血流的下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