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小妹妹呀 作品

第八十章 端王爺出使吐蕃(二)

現今西藏山南地區雅隆河流域,是吐蕃民族的發祥地。早年居住在這裡的人民,史稱“鶻提悉勃野”部,或“悉勃野”部。又稱“雅隆部”。雅隆河流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環境很適宜於人類生息繁衍。傳說中自天而降的聶赤贊普,在到達雅隆河流域後,做了六犛牛部的領袖。

被尊稱為“聖神贊普鶻提悉勃野”的聶赤贊普及其後六代贊普,史稱“天赤七王”,史籍記載多神奇玄怪色彩,不盡可信。

止貢贊普繼“天赤七王”後登位,不久,王權為屬臣攘奪。

十年後,止貢贊普的次子布岱貢傑即位。此時,悉勃野部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把木頭燒成木炭,熬煮皮子,取得皮膠,挖出鐵、銅、銀三種金屬,木頭上鑽孔製造出犁軛,二牛共軛把平川開成田地,引湖水入渠,田裡撒下種子。”

當止貢贊普和布岱貢傑在位時,已有來自香雄部(吐蕃阿里地區)一帶的雍仲本教傳播,而且由名為“仲”和“德烏”的本教國師護持國政。此二王史稱“上丁二王”。第二代生根活佛苯白拖持大士曾任吐蕃第七代皇帝思赤贊普的國師。

此後,吐蕃王統世系又有“中累六王”、“地帶八王”、“下贊三王”的記載,史實都少於“上丁二王”。“下贊三王”下傳為拉託託日寧協(《新唐書》作佗土度),傳說他在位期間,有佛教、佛塔等物從天而降。拉託託日寧協約在西晉時在位。拋開神話傳說,估計此時已有零星佛教勢力傳入悉勃野部。

拉託託日寧協後三傳為達日聶賽(《新唐書》作詎素若),即吐蕃王朝建立者松贊干布之祖父,達日聶賽之子、松贊干布之父為囊日論贊(《新唐書》作論贊索)。當達日聶賽父子在位時,悉勃野部的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度量衡和雜交牲畜犏牛和騾,畜牧業已實行儲草過冬。此時,悉勃野部以武力兼併鄰部,將勢力擴展到拉薩河流域,囊日論贊親自向作戰有功的臣下,封賜了土地和奴隸。這是古藏文史籍中關於“奴隸”一詞的最早記載,時當南北朝時期。當然,悉勃野部絕非此時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只是在此之前古藏文史料中未見有關奴隸制度的任何記載。

在悉勃野部興起的同一時期,其鄰近地區還有被稱作“十二小邦”的地方勢力,它們在現今西藏的藏北、工布(今林芝地區一帶)、塔布(今山南地區東部)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拉薩河、年楚河流域等地,各據一方,分散發展,其社會發展階段,也與悉勃野部相近,彼此之間語言相通,且有比較密切的交往。隨著悉勃野部實力的發展壯大,它們與悉勃野部的關係,或聯盟,或對峙,或先盟而後叛,情況各異,直到囊日論贊力挫群雄,悉勃野部才取得獨佔的優勢地位。

囊日論贊時,悉勃野部的實力已自雅隆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墨竹工卡一帶。當悉勃野部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兇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