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熊 作品

第18章 第 18 章



“趙女史說得對,孤確實不該在漢宮裡提到儒生一詞……”雖然在高祖拜過孔廟,叔孫通定朝儀後,儒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壯大為第一學派,不僅在關東等地很有名望,甚至連晁錯這樣比較“偏門”的人才也得頂著儒生的名頭出仕為官。




然而這種好運在薄竇兩位推崇黃老,關東一代冒出“文帝好刑,今上厭儒”的傳聞後,關中一代的儒生待遇不能說是直下下滑,但也處於非常尷尬的境遇。




為啥?




因為那個“文帝好刑,今上厭儒”的傳聞純粹是胡說八道。




先帝漢文帝為什麼諡“文”?




因為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




別管關東的藩王如何汙衊,反正在關中百姓的心裡,先帝劉恆就是個徹徹底底的好人,大善人,不僅作風簡樸,廢除豪喪,更是在緹縈救父後改肉刑為鞭笞,然後又將秦朝時的鬼薪白粲與城旦舂從一家子連坐的無期徒刑改為舉報免罪的有期徒刑。




可以說,這些政策一經發布,各地的老百姓,尤其是被連坐成鬼薪白粲和城旦舂的人無不對先帝劉恆的好感度up,就差把他給供起來。




甚至說得更誇張的,要不是先帝的刑法改革讓數以萬計的鬼薪白粲與城旦舂成了關中劉氏的死忠,劉瑞的便宜阿父想削藩還真沒那麼容易。




而先帝廢除肉刑的理由是什麼?




是《詩經.大雅.泂酌》裡的“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就問儒家尷不尷尬。




而今上劉啟就更不必說了,晁錯可是借儒皮上位並且成為太子太傅的,況且儒家的幾大巨頭如胡毋生,董仲舒,還有那個進宮講學的轅固生可都是劉啟冊封的博士。




做著人家的官,吃著人家的糧,還罵人家“厭儒”,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不過真要細究起來,關東的儒生也挺倒黴的,完全是被吳王那個老匹夫當槍使。




別看武帝時期的儒家要怎麼怎麼行,說什麼什麼靈,但在劉啟時期,儒家還是挺可憐的,完全稱得上花錢求存在感的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