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熊 作品

第74章 第 74 章

 有活幹總比庸庸碌碌的強。

 她或許死前都沒致君饒舜的機會,但也能借許多事證明自己沒有辜負父親的教誨,沒有給墨家丟臉,同時讓嘴碎她和兄弟一起讀書的人徹底住嘴。

 所以殿下交給她的事情必須做好。

 尤其是這編寫音標的活計。

 通過教信鄉公主和劉越,乃至當地幼兒的機會,子鳶得以實驗自己編寫的音標適不適合幼兒教學,不至於讓後來之師擱那兒和尚唸經似地拿《倉頡篇》搞填鴨教育,弄得不僅弟子痛苦,師傅也無比難受。

 至於劉瑞為何不拿後世的《切韻》來用……

 大哥,你當這是製鹽呢!

 拿隋唐的東西來搞今天的教育也不怕串戲。劉瑞就是腦子被驢踢了也不能把拿來主義用在這頭。

 權衡之下,他只能給子鳶說了個大概框架,讓其下去自己琢磨。

 子鳶見狀,索性在當地開辦童學,教黔首的孩子讀書寫字。

 本地黔首見狀,自是猶豫,但是想著人家是太子身邊的人,又曾給公主皇子授課,來教他們的孩子絕對是他們賺大發了。要是兒孫裡有個懂事的,學成後得大師看重,被舉孝廉,那就是祖墳冒青煙的事。況且太子說了,學堂包兩頓飯。這種上趕著佔兩頓便宜的誰不去就是王八蛋。

 是以當地人對劉瑞的感激度一日高過一日,最後弄得溜達的郅都和算賬的汲衛察覺不對。瞧著每天都有臉生的工匠過來幫忙,童學的老師也多了趙氏父子和陌生面孔,甚至在課後還幫童子家看地,教他們如何種莊稼才能收成更好,並且啟蒙課本也多了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郅都可是在皇帝身邊混過的,汲衛更是當今皇帝的太子洗馬,兩人只要有個疑心就能挖出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

 尼瑪!墨家都要偷家了,你還在這兒瞎晃悠呢!

 什麼臉生的工匠,什麼突然出現的老師……

 那都是前來投奔的墨家人。

 那都是藉著太子的人力物力開始發展自個基地的墨翟的癟犢子們。

 尼瑪他們在這兒給太子鞍前馬後的,結果是替墨家做嫁衣。

 想到這兒,郅都和汲衛雖沒吐出一口老血,但也差不了多少,於是開始寫信的寫信,派人的派人,說什麼也得在當地的童學和鹽場上插一腳。別等墨家基地升了,人也被太子打包回宮了,他們還沒幹點什麼。

 忙著開第二第三個製鹽場的劉瑞見狀,也是嘆了口氣,就差往郅都和汲衛的腦門上戳幾下。

 給你們機會你們不中用啊!給你們機會你們不中用啊!

 黃老學和法家在治國上很牛逼,然而卻有個很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看不起窮人。準確說,是看不起黔首,覺得這麼牛逼的學派只能授上,不能教下。

 也難怪他們在戰國時趕不上墨家的發展速度,後來又被儒家所取代。

 在有教無類上,儒家,尤其是現在的儒家那是真的沒黑點,完全是賠錢式地開門授課。哪怕劉瑞這個對後世的儒家戴了有色眼鏡的人都不能否認沒有儒家數十年的耕耘,漢武帝想玩廢黜百家的那套絕對是痴人說夢。

 而儒家幹了這麼多,也給漢朝乃至後世培養出不少草莽英雄。

 沒辦法,人家人多。就跟造核|彈一樣,只要我離心機夠多,總能瞎貓撞上死耗子,養出一個天之驕子。

 別的不說,自李冰後最牛逼的蜀郡郡守文黨就是最好例子。

 “倘若能借此敲醒法家和黃老家,也不枉我拿墨家做筏子。”劉瑞瞧著郅都和汲衛也都開門授課,跟子鳶和趙氏父子搶童子,不由得滿意地點了點頭,想著能不能從關中撈批閒置的法家或黃老學子弟過來授課。一是給墨家一點危機感,讓他們明白誰才是最大靠山,二是讓黃老法家這兩大學派改改脾氣,懂得什麼是大業基礎。

 不過在此前,他還有件大事要收尾。

 “家上,郡守來了。”李三向劉瑞彙報後才將戰戰兢兢的蜀郡郡守請進屋,然後親自給二者守門。

 蜀郡郡守忐忑地上拜後,劉瑞半天都沒說話,隨即道:“孤聽說卿已寫好辭呈,只待關中一批便告老還鄉。”

 聽了這話,蜀郡郡守心裡一哆嗦,隨即訕笑道:“臣母年事已高,所以……”

 劉瑞抬手製止蜀郡郡守的假話,直截了當道:“卿怕孤怪罪,更怕父皇怪罪,所以才以退為進,給後世留點福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