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熊 作品

第148章 第 148 章

 對於梁王劉武這個一把年紀了還能透露出清澈愚蠢的皇叔, 劉瑞真是感情複雜到難以評價。

 怎麼說呢!梁王此人,就是個薛定諤的臣子,藩王。

 他對皇兄的忠誠是真的, 想要當皇太弟的感情也是真的。

 他將劉瑞視作攔路虎的態度是真的,但是想在當上皇帝后立劉瑞立作皇太子的想法也是真的。

 總之就是單純得不像個位高權重的藩王, 經常有些樸素而不切實際的想法,搞得不僅劉瑞對其十分無語,就連那些期待劉武更進一步的梁國大臣, 宣室殿裡的大漢棋聖都沒法評價劉武的性格。只能說他適合當個一生無憂的富家翁, 但是要像劉啟那樣執掌天下……

 嘶……

 那可真是差了火候。

 而且不是一點兒火候。

 “東宮太后聽到梁王要來, 高興得讓人提前佈置梁王邸。”劉瑞把手裡的羽箭扔到一旁, 調侃道:“若非有桃侯看著, 長壽殿裡奴婢怕是要將少府的家底搬空。”

 雖說宮中提倡節儉, 但是開給宮婢們俸祿也不少,即便是等級最低的宮女一年也有百石米的收入, 幾乎和大將軍屯長持平。

 這還不算逢年過節的賞賜與外戚的賄賂。

 衛穆兒不知宮裡的風氣,可是衛康前去打聽藍田縣的空地都要送上厚禮,由此可見, 宮裡這個全天下最勢力的地方瘋狂貪汙的力度有多可怕。

 更可怕的是,對於底下人的不法行徑, 皇帝太后一清二楚,表示只要他們做的不太過分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不計較。

 “人心散了就不好帶。”劉瑞知道宣室殿與長壽殿的關係在近幾年裡變得很緊張,這也導致長壽殿的宮婢處處碰壁,難以像宣室殿和長信宮的奴婢那樣撈到好處。

 誠然, 大漢以孝治國。

 可是這太后的權利說堅固也堅固, 說脆弱也脆弱, 主要是看皇帝的手腕如何, 願不願狠心斬掉太后伸向朝堂的手。

 竇太后的悲劇在於她家和曾經的薄家一樣,都是因皇帝而起暴發戶,但又不像薄家那樣至少在先帝還是代王時跟了先帝幾年,而是在竇漪房進入椒房殿後才因此富貴。

 若是劉啟像康熙那樣對母家抱有歉意,願意提攜母家子弟也就罷了,可偏偏劉啟接受的是警惕太后,警惕外戚的教育。加上宮裡不僅有個竇太后,還有個比竇太后輩分更高的薄太皇太后,所以在上有婆婆,下有兒子的雙面壓制下,無法體現自身權威的竇太后自然想借小兒子的入京做點什麼,因此才有提前佈置梁王府邸一事。

 “說起來,吳國一滅,孤的兄弟們也該封王了。”提起這事,劉瑞便忍不住吐槽道:“阿父登基時就有人上奏要分封皇子,結果拖到孤都娶妻了,這事都沒結果。”

 “要是再讓阿父繼續拖下去,恐怕長樂宮裡塞不下孤的侄兒侄女和小嫂子們。”

 衛穆兒聽了也是忍俊不禁道:“您這話說的,難道皇帝還缺養孫子的錢?”

 劉瑞表示你是沒見過鐵腎的中山王劉勝。

 好傢伙,那可是有一百二十多個子孫的硬核狠人啊!就是不知劉勝死後,他那巴掌大的中山國夠不夠一百多個兒孫去分。

 “不過您的話也不無道理。”衛穆兒作為太子的良娣自然接受過皇子姬妾的邀請。

 因為沒有受封的緣故,皇子的姬妾們擠在長樂宮的各殿裡自然有著諸多不便。

 畢竟民間的分家除了用於增加賦稅便是為了避嫌。

 比較經典的就是陳平年輕時與叔嫂同住,結果被汙與嫂通|奸,逼得女方差點自殺。

 皇家這兒雖然是有誹謗的罪名壓著流言,可是宮裡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加上皇子納妾甚多,已經出現過某個皇子的家人子或宮婢被另一個皇子寵幸了的尷尬事。

 薄皇后為此還委婉提醒過兩宮太后,希望她們出面解決一下。

 畢竟這是長樂宮的事兒,而且住在長樂宮裡皇子又不是她親生的孩子,說多了會惹人非議皇后不慈,不說又讓人懷疑皇后的能力。

 真是管也不是,不管也是,逼得薄皇后只能派了十幾個起居士跟著皇子,結果導致皇子們也抱怨不斷,巴不得趕緊被封出去,省的受這處處監視的鳥氣。

 “孤的這幾位皇兄啊!那可真是一個賽一個的憐香惜玉。”劉瑞往軟榻上堆了幾個軟枕,躺在那兒好不痛快:“一個宮女每年就有百石俸祿,那些用於充實後宮的家人子,上家人子,孺人,良娣的俸祿就高了。”

 劉瑞用手算了下,嗤笑道:“孤的兄弟都沒食邑,恐怕這養女人,養孩子的錢也不都是乾淨的吧!”

 “有阿母補貼著,只要不來幾個真愛,寵的再多也只是雙碗箸的事。”衛穆兒這麼說著,心裡有點不舒服,覺得是劉瑞給她選的模板導致她有這種感覺:“只是這些無名無份的家人子們有幾個能被帶去封國的。”

 “管他的。被皇子寵幸總比被皇帝寵幸的好。”劉瑞並不覺得被帶去封國是件好事。

 劉家多薄情。

 那些女人去了離家萬里的封國還不是任人揉搓。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竇太后的好運。

 相較之下,拿錢出宮,另謀出處反倒是個更好的結果。

 劉瑞換了個更舒服的躺資,突然想起內務分配的事:“你說孤讓年紀到了又不想出宮的家人子來管內務如何?”

 畢竟能進宮的不都是家境不錯的,也有饞宮裡的待遇而想在破產前省一張吃飯的嘴,所以等掖挺裡的女人過了二十五,三十……宮外的一切也都在十幾年的歲月裡變了許多。

 那些本是窮苦人家的女兒出宮能否得以善終還要畫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那些俘虜出身,罪臣之後的宮婢們……

 “宮裡的十幾年足以教出識文斷字,知書達理的女子。”劉瑞翹起二郎腿,腦中完善著已有雛形的女官制度:“《周禮·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後治內政。”

 “若是用女史做些讀書的工作未免也太浪費了。而且一些比較簡單的活計也不需女子擁有大家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