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熊 作品

231 第 231 章 拿資本家的“先進”邏……

 雖然她對信鄉長公主“抱怨連連”,可在這個階級分明的時代裡,信鄉長公主已經算是不錯的主家。別說是個皇親國戚裡,就是在尚冠裡乃至長安八里晃上一圈,能與主君這樣說話的婢女也不多見:“窮人在乎的只有兜裡的一把米,而貴人在乎可是萬貫家財。” 

 “所以您怎麼折騰陽陵縣都沒有問題。”婢女跟著信鄉長公主進宮,雖沒聽到陛下與信鄉長公主說了什麼,但也猜到皇帝不會輕易換掉知情知趣,沒有太多外界牽扯的信鄉長公主。 

 不然在第一次科舉時,還是太子的陛下為何放棄毛遂自薦的各種博士,反而挑了與世無爭的北平侯世子來主持科舉? 

 還不是怕財帛動人心,推杯做交易嘛! 

 婢女沒有說得太透,但信鄉長公主明白她的意思,記憶裡的模糊身影逐漸變得清晰起來:“我知道。” 

 信鄉長公主悶悶道:“我一直知道陛下為何重視我。” 

 貴人只用有家有子的死士。 

 而皇帝青睞沒有母家的公主。 

 婢女見信鄉長公主情緒不對也適時閉嘴,等她情緒緩過來後柔弱道:“其實我覺得您沒必要糾結這事。” 

 “畢竟連陛下都不逼您,誰又能在您的面前說三道四。” 

 信鄉長公主看向婢女,後者立刻打了個寒顫,但還是在多年的情誼下鼓起勇氣道:“退一萬步來講,參考館陶大長公主的兒女與昌平大長公主的周翁主,即便您與徹侯成婚,兒女對外還不是稱陛下的外甥多過某某侯之子?” 

 “總不能因阿父的身份不高,陛下就不認這個侄子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 

 即便在正式場合裡還是會提其父爵位,但是擱大眾眼裡,公主之子與徹侯之子還是有著一定差距。 

 尤其是像信鄉長公主般大權在握的公主與絳侯般跌到沒有的徹侯…… 

 如果沒有婢女提醒,信鄉長公主都沒有意識到大漢的公主,好像都是去扶貧的。 

 那些以公主之名嫁去匈奴的翁主們姑且不談,真正算是皇帝之女的人裡,魯元公主嫁了能當自己阿父的張敖,昌平長公主更慘,嫁人後被丈夫冷暴力不說還要為昭獄裡的公公求情,最後因小叔子的事情被掃到颱風。 

 想想那些血淋淋的例子,信鄉長公主頭皮發麻道:“你說得對,只要陛下還認我這個妹妹,嫁誰不是嫁呢!”何必為了幾個酸貨委屈自己,白白沒了難得的權力與自由。 

 新帝登基的政治需求讓第二次科舉對及格者的需求量空前龐大,導致除了陽陵縣,還在靠近漢高祖之陵的長陵縣,漢文帝之陵的霸陵縣另設考場。 

 這是要讓西漢三帝都整整齊齊地體會把文化繁榮啊! 

 漢惠帝劉盈:合著他被開除帝籍了是吧! 

 因著先帝去世前剛剛平息藩王之亂與周陽引導的刺殺案,所以在今上登基後,那些為了平穩過渡而保下的官員非常清楚自己會在第二次科舉結束後讓位於人,所以在準備交接的同時往御史大夫和廷尉的府邸跑得很勤,爭取在事後清算前交待自己幹了什麼不該乾的事。導致忙得不可開交的御史大夫與廷尉抓了內史府的過來幫忙,才勉強接完主動自首的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