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熊 作品

270 第 270 章 趙佗這個濃眉大眼的居……

 畢竟是在《史記·西南夷列傳》裡留下 “漢孰與我大?”的奇葩之地。 

 當然,更可愛的是漢武帝打西南部落時簡直稱得上不費吹灰之力——因為在南越的呂嘉之亂被漢武帝輕鬆擺平後,西南部落壓根不必關中調兵,僅以三萬巴蜀罪人就輕易擺平。而且從調兵到結束都不足一年。真正被大漢捶了一頓的也就挨邊的夜郎,滇國,餘者見最大的兩國加南越都宣佈gg後便果斷投了。 

 順帶一提,眼見自己的小夥伴都一一歸漢後,離得最遠的哀牢糾結了一百餘年,最終在柳貌一朝率77邑王、5萬餘戶歸附東漢,結果成了西南夷裡的最大贏家——前提是他的孫子沒有叛漢。不然為了這塊牌坊,即使是漢室倒了,哀牢王族也能一直風光下去。 

 當然,此時的趙佗並不知道許多年後,包括南越在內的南部諸國都一一成為大漢之地。他所頭疼的是西南夷部落表面敬他,實際畏他,但也不會啥事依他,啥事信他。 

 尤其是在切斷與大漢的商道上,別說是習慣中原各色物品的西南貴族們不會答應,那些通商謀生的黔首們更是比貴族的反應還要激烈。 

 沒辦法,即使是與南越建立兄弟關係,這些部落依舊保持著商周時的奴隸制與活人祭祀。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迷你版的方國部落。 

 更有意思的是,在趙佗之前,包括百越在內的南方諸國對的王的稱呼都是《周禮》所淘汰,但又被秦國撿起的“君長”。 

 面對這麼些草板子國家,趙佗真是想罵人又無從罵起,只能忍著青筋直跳的痛苦緩緩問道:“我們不能以利誘的方式讓西南夷部落同意斷絕與大漢的商貿嗎?” 

 呂嘉只是搖了搖頭,委婉道:“光是桂林郡和龍川縣就有三萬賴以生存的人。” 

 三萬……幾乎佔了兩地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這個比例咋一看去似乎沒有多少問題,但是考慮到桂林郡靠著桂陽郡,與巴蜀和會稽郡的距離較遠,而龍川縣與王城番禺都是南海郡的直屬縣,與長沙國和會稽郡隔著一個改為閩中郡的閩越。 

 由此可見大漢至於兩地的黔首有多麼誘人。 

 誘人到漢語熟練的越人已經開始往漢境偷渡。 

 問題是偷渡也就罷了!越人偷渡的地方真的能把趙佗氣死。 

 現在的南越人與西南夷最想去哪兒——巴蜀,長沙。 

 巴蜀也就算了,畢竟是大漢的二線地區。 

 可長沙國是什麼地方? 

 李白的《放後遇恩不沾》裡有句“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歸”。意思是我像賈誼一樣被皇帝流放到南方已經三年了,至今都未得到特赦。 

 是的,你沒看錯。 

 長沙國直到唐代乃至封建王朝的末期都是比較熱門的流放地。知名度在寧古塔和嶺南以下,瓊州和夷州以上。 

 現任的長沙王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六子,劉瑞的異母兄長劉發。此人之所以為後世所知一是因為程姬之疾,二是因為他有個比較爭氣的後代叫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