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熊 作品

323. 第 323 章 無煙火藥價格堪比現代……

“雲中郡不養閒人,你的女兒和外孫要是在一年內學不會漢語,我們就得送走她們。”聶壹毫不為鮮卑老人的訴說動容,還是那副公事公辦的語氣:“我會派人檢查她們的漢語能力。”




“謝謝您。”鮮卑老人目送著聶壹離開,終於能為已死的老妻流下淚水。




不過對鮮卑而言,眼淚還是流太早了。




因為……




“河套我要,鮮卑與烏桓的牧場我也要。”




劉瑞在地圖上畫了個圈,喃喃自語道:“鮮卑烏桓一拿,半島便是囊中之物。”




不過他的願景很美,但卻有個打下後難以避免的難題——實控。




有人說,實控還不簡單,直接拉人去填滿那地不就行了?




可問題是國內的畜牧業大多在北方。如若把鮮卑烏桓的牧場填滿,至少要從北方拉去十萬人口——而這十萬人口不僅得是牧民軍戶,更要面對來自匈奴的人口掠奪與食物不足。




是的,食物不足。




劉瑞還是現代人時,經常聽到“遊牧民族輸血論”的愛好者說中原窮得吃觀音土時,牧民還能大口吃肉。對此,他只有一個評價:“說這話的肯定沒高中畢業。”亦或是說,這群史盲但凡翻下高中課本,瞭解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就不會說出這種不禁大腦的話。




再者,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只有先來後到的區別,沒有不來的可能。




讀過唐史的都知道大唐的強盛同時伴隨著吐蕃的崛起,這是因為溫暖的氣候不僅照顧了大唐的稻穀,同時也讓吐蕃的青稞迎來豐收。而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中東,也因氣候溫暖迎來了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世紀決鬥,以及一個再度統一的法蘭克帝國。




目前能在遼東耕種的農作物屈指可數。




北方常吃的玉米、土豆、豆角都是明代引入的印度種和已經改良的歐洲種。至於打出金色招牌的東北大米,那也是明清+現代培育的抗寒良種。




劉瑞不能毫無準備地吞下東胡舊地。




他不能強制牧民遷移過去,然後把南方或中原地帶的農民遷入北方放牧。




且不談現實社會里壓根沒有轉職書這離譜玩意,就說人口遷移所耗費的物力就不是張口一說的小數目。




而比費錢費力更難搞的是民意。




不是所有黔首都能放下半輩子的家當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新開始。




之前為了稀釋閩越的人口,他幾乎把關中關東的野人、關漂給搜刮殆盡。




北方不比東甌閩越。




後者在被大漢打下後幾乎成了內陸城市,靠著大海不說做到旱澇保收,但也少了外敵侵擾。




目前願在北方生活的要麼與匈奴有仇,要麼借政策飛昇。




除去找不到願意遷徙的人,遷徙途中如何避免沿路剝削和人口損失,來到遷徙地後如何適應當地環境也是還沒討論出的難題。




而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劉瑞還在努力打通蜀身毒道與絲綢之路,好歹把已經有的作物種子給搞到手!




至於南美的玉米土豆……




想想已經徹底gg的咸陽宮,劉瑞只得淚流滿面。




再見了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