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第 423 章

 “還是得把雲南拿下。”一旦基於白糖為錨點的外匯體系被成功建立, 那麼誰能擁有最多的甘蔗地與製糖工人,誰就能在公元前的金融遊戲裡成為一個無法撼動的抽血泵。

 比起隔著喜馬拉雅山與孟加拉灣的身毒,還是把目光放到就近的土地比較實在。遠的不說, 南越可是種植甘蔗的絕佳之處?要是算上東南亞的出海口與適合農業一年多熟的氣候,與身毒保持和平關係的收益要絕對大於踏上此地。況且劉瑞還指望從絲綢之路和蜀身毒道上抽血呢!安息與塞琉古的君王只是不懂金融遊戲, 但只要有全副武裝的漢軍踏上身毒的土地,他們就算腦子被驢踢了也能意識到有啥不對, 然後聯手切斷大漢的外貿之路。

 別說大漢與之沒有世襲矛盾, 應該可以和平相處。帕尼人進阿契美尼德的祖地前與塞琉古人和印度-希臘人沒深仇大恨, 但不妨礙他們現在瘋狂互毆。

 同理, 帕尼人往西邊擴張前的塞琉古和羅馬, 印度-希臘王國也齷齪不少,一個被罵馬其頓徒, 一個被罵地中海蠻子, 還有一個開口就被諷刺是被征服者的後代, 總之就是三人四群, 永遠吵得不可開交。

 so……

 搞事之魂蠢蠢欲動的劉瑞決定“繼承”大英的衣缽,在各個地方散播大愛,支援當地的弱勢群體。

 巽伽王朝負面受敵, 那他就要與結交, 但也不能就此上了塞琉古和印度-希臘王國的黑名單,所以借安息的道去說服印度-希臘王國後退一步,解了對巽伽的輸出限制。

 畢竟只要印度-希臘王國所支持的摩揭陀死活不退, 加上巽伽背後還有百乘在那兒虎視眈眈, 他們就和後世的蒙古相差無幾,屬於是在礦山上喝西北風。

 當然,印度-希臘王國對巽伽的糖類限制是殺敵一千, 傷己八百的大爛招。馬其頓王國和阿契美尼德王朝為何要徵身毒之地?還不是因身毒南部的甘蔗是黃金般可到處流通的硬資源。印度-希臘王國把巽伽的甘蔗一禁,他們對塞琉古的吸引力就只剩下抵禦安息的戰略因素,國內不說怨聲載道,但也對印度-希臘王國的國君起了不服之氣。

 “還是太年輕了。”二十二歲的劉瑞如此評價道:“仗要打,但生意也得照做。”

 民|族|主義只能充當腎上腺素,要是拿腎上腺素當飯吃那就是在痴人說夢。

 劉瑞若是印度-希臘王國的君主,首先做的就是與巽伽王朝的國君達成政治默契——反正後者判得是孔雀王朝,而印度-希臘王國屬於馬其頓和孔雀王朝的混血,與巽伽的政治惡化多半是宗教原因和安息在背後推波助瀾,黔首間的血海深仇少之又少,所以沒啥不可談的。

 相反,印度-希臘王國還要提醒巽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危機感。

 身毒的南部可是產糖的大金地。在中東與非洲發現石油前,它與東南亞可是西方打成豬腦的必爭之地。安息在塞琉古和印度-希臘王國的威脅下對巽伽保持態度,一旦沒了前者制約,安息在繼續西進前肯定會去吞併巽伽,以此作為對抗羅馬的大糧倉。

 “所以還是地緣決定走向。”

 這麼一看,劉瑞對匈奴居然產生一點好感。

 怎麼說呢!

 軍臣就像南邊的趙佗,在軍事上對漢人造成不小傷害的同時,也替他把邊境的議和的漢人與較弱的夷狄都清理完了,順帶還給大漢培養了敵視匈奴的遊牧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