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躍 作品

第90章 第 90 章



 芸娘對他一笑,“當初在渡口,林大人曾欠郎君一個人情,如今我便要向林大人討回來。”


 這樁人情,林讓自然記得。


 若非是裴大人相護,他早就沒了命。


 “少夫人請說。”


 深秋的夜風掃在芸娘身上,衣裙被吹得簌簌作響,她抬頭看著林讓,神色肅然清明,“不瞞林大人,襄州的戰事並非想象中那般輕鬆,沒有百姓口中的明陽公主,也沒有數以萬計的百姓起義,只不過是郎君,還有曾經在戰場上下來的那些戰士,知道襄州有難,他們甘願拿起刀槍,以自己的性命,不圖回報不圖名,咬牙堅守在了戰場上,只為替我南國萬千百姓守住了家門。”


 夜間的林子一片安靜,只有芸娘清脆的聲音,不徐不疾,落地有聲,每一個字都敲在人心上。


 林讓的神色愈發愕然。


 南北開戰後,襄州每回傳來的都是捷報,所有人都在歡呼,不是明陽公主,沒有軍隊,而是裴大人......


 林讓臉色慢慢地起了變化。


 南北這些年兵力如何,他豈能不知,實則也不用芸娘提醒,只要稍微從夢裡醒過來,便會明白,南國兵力懸殊,即便是拼上五萬雄兵,也不一定是北人的對手,單憑南國起義的百姓,又豈能打敗北人。


 芸娘又道,“林大人心性秉正,當知覆巢之下無完卵,北人一旦南下,南國將會覆滅,到時不只是林大人,南國所有的百姓,都將會生靈塗炭,家破人亡,郎君曾說,大難當前,倘若自己都不知道拿起刀槍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又怎能去指望別人?皇宮大殿上的那把龍椅是陛下的,可這江山不是,是你我每一個南國百姓的家。”


 芸娘頓了頓,哽了一下喉嚨,哽聲道,“所以,我懇請林大人即刻出發去襄州,支援郎君,驅趕北人,守住我南國疆土。”


 芸娘說完,耳邊依舊沒有半點聲音。


 林讓站在那,神色一時千變萬化,芸孃的這一番話,無疑將他身為兒郎對家國的那分抱負都挑了出來。


 國有難,匹夫有責。


 那些隱退的兵將尚且還能不顧性命,不圖名聲去捍衛自己家國,他一個朝廷命官,又怎能無動於衷。


 可一旦邁出這一步,便是抗旨,謀反。


 誅九族。


 如今他林家一家老小都被接了出來,都在跟前,誅是誅不了,但免不得這輩子都要背上一個謀反的名聲。


 將來若好了,有了明君,林家還有希望翻案。不好了,一輩子都會在外逃亡,回不了家,歸不了宗。


 若是隻有他一人,孑然一身,他聽完芸孃的話,不會有半點猶豫,一口應承下來,到底牽扯到家族的東西,他做不了住,林讓回頭緩緩地看向自己的母親,林老夫人似是知道他的想法,對著他一笑,點頭道,“去吧。天上神靈在上,今日家國有難,我林家不能坐視不管,不求名利,只為護萬千國人不受欺凌,將來無論是什麼結果,林家都甘願承擔。”


 林讓眼眶一紅,當下跪地對著老夫人磕了三個響頭,“孩兒謹遵母親教誨。”再起身上前同家中妻兒道別。


 芸娘沒去打擾,背過身候著。


 片刻後,林讓走了過來,聲音有些沙啞,“卑職家中老小,便拜託少夫人了。”


 芸娘點頭,“林大人放心,有我在,他們便在。”


 林讓拱手抱拳,“少夫人保重。”


 芸娘彎身回了一禮,“林大人也保重。”


 —


 翌日,皇帝派了兩萬兵馬搜國尋太子的消息,便遍傳了大街小巷,之前那些誇讚聖上英明的歌謠,一夜之間,都沒了影。


 不僅如此,還傳出了一個謠言。


 說那夜皇后遊街,有人認了出來,和當年臨安首富張家的少夫人,極為相似。


 起初謠言傳出來,沒幾個人在意,畢竟這天下長得像的人很多,張家少夫人怎能與一國之母的皇后比。


 可不知怎的,突然有人提起了鳳凰印記,說張家當年發家,靠的便是少夫人身上的那塊鳳凰印記,張家大爺因此得了靈感,在茶會上一招茶百戲,拉出了鳳凰圖騰,那鳳凰栩栩如生,久久不散,從此一展頭角,因此而出名,開了茶樓,之後慢慢地發了家,成為了臨安首富。


 這事當年商場上的人大多都知道,可後來張家家破人亡,便鮮少有人再提起,過了這麼多年,知道的人也少了。


 留言一傳出來,宮中那些個伺候過皇后的婢女,個個心頭驚愕。


 雖知道是殺頭的罪,可怎麼也管不住嘴,一個沒忍住,到底是傳到了外面,頓時風越吹越厲害。


 樣貌像,連鳳凰圖騰都一樣,這也太巧了。


 又聽知情人說,張家遭難的那夜,一片慘叫聲,似是有兵馬出入,陰謀論一旦起來,一個接一個,傳得有鼻子有眼。


 不怕死的人,還編造出了歌謠:得鳳凰,得天下,那管娘子有夫家,是民是臣都得孝,你說可笑不可笑。


 歌謠傳進皇帝耳中,皇帝龍顏大怒,“誰?誰傳出來的,誰有這麼大的膽子?!給朕找出來,誅,誅九族......”


 皇帝將見過皇后鳳凰圖騰的婢女,都一一處死,自己也被氣得躺在了龍榻上。


 這一舉動,無疑是坐實了謠言。


 君搶民婦,還封為了一國皇后,荒唐至極!


 臣子震驚,百姓唏噓。


 而一切也像是有預兆似的,臨安接連幾日,下起了暴雨,不少農田被淹,江河裡的水也漲了不少。


 曾經被衝出鳳凰靈石的河道岸上,河水居然成了紅色。


 太子失蹤,靈石燒燬,江水流出了血淚,百姓們終於意識到了不對,會不會是拜錯了主?


 天神要怒了!


 整個臨安城人心惶惶,有百姓開始祭拜天神,求其原諒。


 襄州的消息,便是在大雨的第三日傳回了臨安。


 不僅是襄州,江陵、光州、盧州,好幾個知州的使者都到了臨安。


 “啟稟陛下,襄州兵馬告急,糧草告急。”


 “啟稟陛下,江陵百姓受戰火波及,已缺糧數日。”


 “啟稟陛下,盧州北人起義,掠殺我百姓,請求支援......”


 “啟稟陛下,光州已被北人入侵......”


 .......


 一道一道如同驚雷的消息,完全打破了前幾日粉飾的太平。


 這才是真實的。


 而封鎖在襄州的真實消息,也徹底地傳了回來:明陽公主不在襄州,留在襄州的人是國公府世子裴安,還有曾經威名赫赫的顧家軍統領,顧震,是他們在拼死抵抗北人。


 消息一傳進來,百姓一片鬨然,如同醍醐灌頂。


 守住南國的不是皇帝,而是曾經駐守在臨安的裴家,和隱退家鄉的顧老將軍。


 失靈被毀,江河流出了血淚,原來當真是他們拜錯了主啊。


 當年那個帶著臨安百姓在此安家,護了他們幾十年平安的裴家,如今依舊在護著他們,守住了國門。


 裴家一代嫋雄,豈有懦夫。


 不只是百姓,朝中不少臣子也是一片震驚,震驚顧老將軍竟然沒死,更震驚堅守了近兩月城門的人,會是人人口中的‘奸臣’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