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滄月 作品

第334章:解決思路(求五星好評!)

 “你看我們豬場養的這些豬,滿打滿算也就不到3個月的時間,但是大多數的體重都已經達到了一百四五十斤重了!”

 聽到周揚的話,李長青等人都驚呆了。

 三個月的時間150斤重,這完全是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要知道平常見到的那種黑毛豬,一年下來能長大200斤那都能燒高香了,三個月最多也就五六十斤。

 “那正常這種豬幾個月就能賣了?”李長青再次問道。

 “4到6個月,具體看養殖的情況!”周揚回答道。

 震驚之餘,李長青頓時明白了周揚的想法。

 如果這種豬能在全縣範圍內推廣的話,那縣裡缺糧的事情或許真有轉機。

 要知道現在缺糧的僅僅只是行署地下轄的幾個縣區,不管是西面的河套平原還是南面的華北平原,今年的糧食都獲得了豐收。

 也就是說,這只是局部缺糧,全國並不缺。

 只要有錢,糧食還是可以解決的。

 如果能給那些受災的生產隊弄一批小豬仔,到時候只要他們隊裡產的糧能夠支撐四到六個月,那就能等到小豬仔長大。

 到時候小豬仔長大賣了錢,那就能能拿這個錢買糧食吃,問題不就解決了。

 如此一來,縣裡要出的頂多只是一些小豬仔的錢,絕對要比大規模救濟這些災民花的錢少很多。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麼多的豬吃什麼!

 大冬天的豬草又沒有,難道要用穀物餵豬。

 要真有那麼多的穀物,直接給人吃不就行了,何必要養豬?

 周揚顯然是看出來李長青的疑惑,當即將他們生物飼料養豬的模式和他詳細的介紹了一遍。

 甚至於為了更直觀的讓他看到這種養豬模式的可行性,周揚又帶著他們看了村裡的飼料廠和骨粉廠,又帶著李長青和正要返回省城的秦學義聊了聊。

 在瞭解完八寶梁村的神奇養豬模式後,李長青徹底的驚呆了,也受到了極大地啟發。

 今年夏天縣裡大範圍的乾旱,由於前期缺雨,導致農作物的生長受到了極大地影響。

 但夏末之後,卻又陰雨不斷,後期的農作物一個勁兒的瘋長。

 於是乎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本該產糧食的莊稼最後全都長了秸稈兒和葉子,卻沒有多少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