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55章 入豫

第55章入豫

從延安出來這一路上,直到潼關,關盛云為了鍛鍊隊伍,採用的是“捲簾式”行軍。這是這個時代“敵境行軍”的標準做法。

前一日宿營時,大軍前後的塘騎斥候要確保周圍二三十里內沒有大股敵蹤威脅。塘騎的偵察範圍僅限於主要方向,不可能細緻到扇形區域所有地方。不過這便足夠了,在沒有即時通訊手段的時候,即使有小股部隊能隱蔽躲過精銳塘騎的眼睛,也不可能對數量佔絕對優勢的大軍造成什麼威脅。

次日拔營,輔兵們拆帳篷收拾物資戰兵們吃早飯的時候,塘騎前出遠探。傳回安全信號後,先是馬隊前出二三里,選擇一片開闊地立定壓陣,這支機動部隊要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然後各戰兵營根據塘騎傳回來的道路條件(比如容幾人並行)整隊,便裝持械,輪流充當前鋒部隊依次通過。每個步隊後面都跟著若干輛大車,裝載著本隊戰兵們的甲衣和鹿砦拒馬等簡易野戰裝備。各戰兵營把輔兵輜重營和中軍保護在隊伍中間,前一日做前鋒的戰兵營改為後衛,殿後通過。最後,馬隊再行跟上,全軍以營為單位滾動前行。

出潼關時輪到尤福田的怒濤營做前鋒。閿(音“文”)鄉是個小城,守軍本就沒幾個,且沒收到任何預警——話說回來,其實就算收到也沒任何作用——與其說攻下,不如說尤福田直接開了進去。幾個守門的老弱軍士,目瞪口呆地看著一眼望不到盡頭向自己徑直開過來的大軍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城門都忘了去關,更沒人想到去通報。轉眼間,尤福田便在三十幾名親衛的保護下策馬衝到近前。

既然沒有任何威脅,尤福田也懶得非要跟幾個老傢伙過不去,揮揮手,讓親衛們迅速穿城而過,阻斷閿鄉到靈寶的陸上交通,自己勒定坐騎,與城門卒們攀談起來。平日裡飯都未必頓頓能吃飽的老卒們看著遠處黑壓壓越來越近的大軍,儘管心裡隱隱感覺到有些不對勁,沒人敢有一絲一毫的反抗,都是知無不言。等大軍入城,尤福田已經把閿鄉的大概情形瞭解得差不多了。

與此同時,三十幾艘快船在北面的黃河裡順流而下,箭一般越過閿鄉縣城後一字排開,拉出兩道封鎖線,同樣阻斷了兩岸及河南府(河南省與潼關交界的這片地方,在明朝叫河南府,與前面說的幾個府城平級。注意,河南府在河南省治下,兩者不是一回事)境內的黃河水路交通。

羅詠昊並不擔心山西那邊發現船隊。光天化日,大河裡如此之多的舟筏運載軍資,無論如何任誰也瞞不住。不過,這沒什麼大礙——沒有黃河大橋,也沒有電話電報,兩岸傳遞消息只能靠擺渡船。只要控制了一段河道,即使發現異常,黃河對岸山西方面的芮城是個級別低得不能再低的小城,絕無自作主張的可能,這等重大軍情要向平陽府報告。平陽府再報到省城太原、太原府總要核實一下吧?晉南都是山,山路彎彎溝三千,一來一往少說又要十天半個月。就算盡職盡責,好吧,說完全不負責任也行,太原府不再進一步核實消息的真偽,也要一面報告京師,一面向河南方向預警——還是要兜個大大的圈子:要麼送彰德府、要麼送衛輝府、要麼送懷慶府,這些府城再把消息一份送省城開封,一份送河南府的府城洛陽……兜完這一圈,少說也要個把月的工夫——這還僅僅是第一條預警信息!

羅詠昊唯一擔心的是閿鄉到靈寶,再從靈寶到陝州(今三門峽市)的這段陸路。

這一段路,總長一百五十餘里,其中有七十餘里是狹窄的山路。北鄰滔滔黃河,南面是懸崖峭壁。在二者之間,一條小路沿著谷底蜿蜒而過——秦漢時期的函谷舊關便在這裡。

羅詠昊的擔心可不是杞人憂天。安史之亂時,著名的靈寶之戰便發生於斯。

一代名將哥舒翰鎮守潼關,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數月攻之不下,乃誘哥舒翰棄險野戰:命崔乾佑屯老弱卒於陝郡(明稱陝州,今天的三門峽市),精銳部隊伏於南面山頂。玄宗得到叛軍“兵不滿四千,皆羸弱無備”的報告,大喜過望,強令哥舒翰出兵收復陝洛。哥舒翰反對無效,遂領軍出關,就是在這條山路上遇伏——山頭上叛軍滾木雷石的攻擊下,幾十裡狹窄隘路上的唐軍避無可避,死傷累累。哥舒翰孤注一擲,急令前鋒使用盾車做決死突擊,企圖強行打開通路,不料前路已被崔乾佑佈置了大量草車,引燃後的熊熊大火徹底阻住了唐軍去路,與此同時,後路也被叛軍精騎阻斷,兵士自相踩踏、投河,殞命者數萬,哥舒翰十幾萬大軍,退回潼關者僅剩八千餘人。後,哥舒翰被部將挾持至安營,囚於洛陽,最終被安慶緒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