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you 作品

第013章 虞夏軼事

  仍宣王見是夏後來到自己的國家,很高興,立刻給劃出地盤安置夏人,並把夏桀君臣接近仍邑,執君臣之禮,好生接待。

  商湯聽到彙報,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哦,我聽我父親說過,夏王每隔幾年都要來巡省的,並不奇怪。”

  湯覺得這時候正好可以見見傳說中的昏君夏桀。

  “不不,君上,不是巡省,是遷國,也就是搬家,”仲虺說:“他從東夏邑斟尋,搬家到西部來了,所以帶了很多軍隊和人民。已經頒下旨意,要求各方國出物出人,到有仍國去幫助築城,他要作新都。”

  “什麼?搬家?作新都?”商湯這回驚異了:“怎麼?東邊斟尋那裡的夏邑不要了?”

  “好像……是,臣下聽說,現在夏邑那裡,由夏桀的弟弟太師仲耕大人搭理呢。”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那麼就先放下商湯不說,來說說夏桀。

  恩格斯說:“國家並不是從來就有的。曾經有過不需要國家,而且根本不知國家權力為何物的社會,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必然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於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了。”

  原始時代只有原始人群,為了生存大家群居在一起。因為生產力低下,群體大了在一個固定區域不好生活,只能分家,分出一部分人來到別的地兒重新尋找生存的機會。

  就在這種分裂之中,一個一個地人群分支出現了,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這些分支各自佔據一方,推舉了首領,就成為一個“國”。

  那時候“邦”、“國”的概念很含糊,由多個部族組成的幾萬的人可以叫“邦(國)”,只有一個部族幾十個、百十來人的也可以叫“邦(國)”,方、國是國,族、氏也可以看做是國,所以那時候的“國”的概念和現在的概念不大一樣。

  虞夏以前的上古時期,黃河流域已經是一個人口繁茂的地區,當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大大小小的方國氏族林立,號稱有“萬國”。國與國之間開始大部分都能和睦相處,或通婚,或交易,沒有什麼鬧亂子的現象。

  隨著人口的增多,活動地區的擴大,勢力範圍開始重疊,不免就要發生衝突,國家機器的萌芽就誕生了——大家組織起來打群架,維護國家利益。

  所以當時“國”有大有小,大的高城大邑,下面還管著無數村莊;小的,其實也就是個自然村莊。

  到了炎黃時期,因為權力、利益,發生了大規模的征服和兼併戰爭,曠日持久,打來打去,大魚吃小魚,最後剩下三大家:炎帝、黃帝、蚩尤。

  最強勢的是蚩尤,他先打敗了炎帝,又去伐黃帝。

  炎帝、黃帝聯手幹掉了蚩尤,黃帝又反手幹掉了炎帝,黃帝一家獨大,吞併了一些國家,征服了所有的方國,組成了黃帝聯盟,當然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炎帝族人,一般大家比較接受“炎黃聯盟”的說法,黃帝族就成了黃河中下游地區萬國的“共主”。

  黃帝在涿鹿城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萬國大朝會,據說來參會的國家真有一萬多個,《漢書·郊祀志上》裡載申公說:“黃帝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君七千”,這七千多個“神靈之封君”,就是萬國中比較大的方國的首領,《尚書·堯典》裡稱為“群后”、“群牧”。

  黃帝的後人就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虞朝,傳了四代五帝,所以也被稱為“五帝時代”。

  他們的勢力範圍是北拒黃河、濟水、北海(渤海),南到南海,就是今天江蘇北部東邊的海州灣,東到東海,西到流沙,也就是泗水,基本上就是今天山東省的全境,還包括河北南部、河南東部、安徽、江蘇北部這麼個區域,基本上就是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黃淮地區。

  黃帝的後人一直是聯盟的盟主,也就是“王”,此時人們步入了方國部落聯盟時代,有了城市、青銅器、車馬、軍隊、簡略的國家制度,只是沒有文字,但是有刻木、結繩和圖畫記事,可以發揮記錄的功能,已經差不多進入了文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