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覺 作品

第二十二章 吟遊詩人的謎語(十六)

    第三幕“掌燈見狐王,鸚長鶯長鷹”——九州·北宋·柳居齡《燈油筆談》

    “所以這都是你寫的故事?”木子云就坐在一個四面簡陋的屋子裡,看不見窗戶,但知道此時為黑夜,桌面上燃著一盞油燈,除此之外,還有一套樸素的文房四寶,以及一本用粗線縫紙成冊的書,第一頁紙當做書面,上書“燈油筆談”四個瘦削大字,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書著“柳居齡”。

    而木子云的旁邊,桌子的正前方坐著一個短鬍鬚的中年男子,這男子正是《燈油筆談》的作者柳居齡,之前的故事,便是他向木子云一一講出的。講的時候故事是精彩動人的,但是人卻沒有眉飛色舞,木子云總覺得怪怪地,而此刻也並不能感知到自己的夥伴在哪裡,他一直是自己一個人。

    柳居齡保持著看書的姿勢,目光也是盯著書皮,平靜的回答道:“並不是我寫的,蒲宗易寫下了狐王的故事,白松元的《恨不瘋語》記下了杜寶玉,韓玉真收集了金絲籠的歌謠,我只不過是解釋了自己書皮扉頁那句話——掌燈見狐王,鸚長鶯長鷹,正是從這幾個故事中來的。”

    “你就沒有自己的故事?”木子云問道,也狐疑道,“你就不能看看我?喂喂....這本書你至少打開呀,總是看書皮算什麼?難道還沒有開始寫?”

    “說起故事,我也有一個”柳居齡回答道,“關於一隻鷹的故事。”

    “你先別說,讓我猜猜”木子云突然打趣道,“這也是..”

    柳居齡打斷了木子云的話,繼續講道:“我在浮山縣的時候,親眼見過這麼一檔子事,那時候鬧旱災,百姓們人人都吃不飽,官府也算是講情面,把賦稅降了又降,可總不能降到無吧,所以總得交上一點。山上的樹,連樹皮都沒有留下,我曾看見一個老漢,餓的雙手扒土,把土抓下一層又一層,朝著自己沒肉的胳膊上猛咬,留下的牙印也都刻在骨頭上了。

    那時候有一個獵戶,他自小就養著一隻鷹和狗,旱災時候,山上幾乎沒有什麼活物了,獵狗和鷹都沒有了用處,也沒有食吃,一個個餓的皮包骨頭。獵人的妻子讓他在鷹和狗之間挑一隻趕緊殺了,他們的兩個孩子馬上就要餓死。都是從小養大的寵物,哪個都不捨得殺,可家裡的窘迫已經逼得他無路可走,無奈之下,他必須要作出抉擇。

    聽說鷹和狗好像明白自己的主人要做什麼,那一天都爭相湊到獵人面前,不是為了求生,而是為了求死。當天,獵戶的家中傳出了肉香,那隻鷹分得了一碗狗肉,可鷹卻一口都沒有吃。獵戶吃了一口肉便吐了,愁苦地坐在門外,把鷹腳上的繩子解開了,要放它歸山。

    那隻鷹在獵戶房頂盤旋了兩天,後來獵戶家的肉香沒了,孩子又開始叫了,鷹便飛走了,而獵戶的妻子把獵人臭罵了一頓。

    也許是為了感謝不殺之恩,那隻鷹隔三差五,總能叼回來些東西,死老鼠、野菜根,總之是能吃的,而獵戶一家,也靠著這些勉強度日,在別人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他們卻還能一個不少的活著。後來,山上的東西實在沒有了,鷹要得飛很遠,才能找到食物,獵人的妻子埋怨的聲音越來越多,獵人也在鷹再次叼來食物之時向它埋怨道‘怎麼漸漸變得這麼少?不能多一些嗎?’起先還是埋怨,後來直接就是命令和咒罵了,飢餓會讓人失去理性,暴露出本性,獵戶一家肚皮越來越餓,對鷹的意見就更大了,後來幾乎是十天,才能送回來一點點食物,獵人的妻子便開始勸逼獵人去把鷹殺了,再吃一頓肉。

    鷹很難再帶回什麼食物了,獵人考慮之下,決定按妻子的去做,當那隻鷹再歡喜的叼回來一隻千辛萬苦才找到的只死老鼠時,迎來的卻是獵人的無情。獵人先讓鷹落到自己手臂上,接著出其不意的掏出刀來,鷹的機敏性還是足夠高的,它雖躲避不及,但只是傷了翅膀。

    那隻鷹驚愕的飛到天上,又迎來了獵人的冷箭,躲開了三箭,卻被第四箭射中了左翼,獵人眼睜睜看著黑鷹落下天空,喜衝衝地帶著兩個孩子去撿從前的夥伴,現在的獵物。然而他們到了大致的位置後,只發現了血跡,卻沒有發現屍體。找了整整一天也沒有發現,獵人懷疑是村子裡的其他人把鷹撿走了,氣惱地在村子裡轉,就看哪家會飄出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