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人 作品

第86章 剝棕櫚

    原來,眼前的這塊稻田是個圓形,面積約有八畝左右。

    以前是中間一條路,把圓形稻田一分為二。

    現在是中間沒路,圓形稻田變成完整的一塊,路開在了圓形稻田的周圍。

    那條上山的路,以前沒有,是為了修路而臨時開闢的。

    四個人走夜路,順時針而行,稻田總在路的右邊。老拿扁擔敲稻田水,依靠這個判斷方向,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繞圈子。

    弄清原因,輕鬆萬分。

    但這時候進烏龍岙剝棕櫚,時間已經不對,白手帶著仨人打道回府。

    路上,白手怕這事傳出去成為笑話,囑咐仨人,就說白當路上拉肚子,想決定今天回來,明天再去。

    白當問道:“大哥,為什麼說我啊?”

    白手笑道:“我不能背鍋,三寶和水龍也不好背鍋,當然就只有你來背鍋嘍。”

    大家又是一陣歡笑。

    氣可鼓,不可洩,白手決定第二天再闖烏龍岙。

    這回接受了教訓,白手修好手電筒,派二弟去陳童街買了幾節新電池。自己還去找老隊長,借了一個手電筒,兩個手電筒就是雙保險。

    還是凌晨三點出發。

    烏龍岙是個老地名,但很多人說不好聽,現在改叫龍岙公社。

    可當地人改不過來,烏龍岙還叫烏龍岙。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烏龍岙是一條長達七八公里的山岙,彎彎曲曲的,橫亙在溫林縣的整個山區。

    這裡沒有一畝水田,只有一條綿延山岙的溪坑,溪坑冬天無水,春夏秋三季流水淙淙,夏天有時還會暴發洪水。

    溪坑的一邊是大山,另一邊是山坡,山坡上除了民居,就是一壟一壟的耕地。

    龍岙公社一萬餘人口,卻只有一個上千人口的烏龍街,也叫龍岙街,是全公社的經濟中心。

    其餘的村莊,散散落落,或三五家,或十來家,甚至一家成一村。

    四人快步趕路,進烏龍街而不入,直奔岙底而去。

    剝棕櫚也就是收購棕櫚,就得從最裡面開始。

    從白村到烏龍岙的岙底,整整二十六里路,四個人走了約四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