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人 作品

第134章 大幹一場

    既然是大投入,白手索性為自己“謀私”一回。

    平房的上面,還建了三間二層房。

    樓梯就設在辦公室,上去後是所謂的技術研究室,十二平方米。接著是書房,也是十二平方米。最後是白手的臥室,十六平方米。

    “溫林縣第三食品廠”的牌子,掛在前院的門口,為做這個牌子,連木板加油漆及寫字,白手花了十二塊錢。

    氣派是有了,手頭的錢也花光了。

    這次白手沒有記帳,有錢就花,花到最後,信用社的活期存摺歸零還不夠。

    白手跟信用社主任陸貴明商量,陸貴明建議他別動定期的一千塊,而是向信用社貸了一千塊錢。

    就這貸的一千塊,也幾乎被白手花個精光。

    也就是說,除了廠房和設備,還有一些原料,白手的財產再次歸零。

    這一次白手一點都不擔心,機器一響,黃金萬兩嘛。

    餅乾的銷售量,一直在穩步上升。

    六清縣的那個大客戶,每天的要貨量已接近三百包。

    縣城的和溫橋街的,每天分別穩定在兩百包和一百包。

    周邊的小賣店,一天的要貨量也在一百包以上。

    二弟白當和陸水龍一起,騎著自行車,跑了縣裡的其他幾個集鎮,也拿到了平均每天一百包以上的訂貨。

    這加起來,一天需要生產八百包餅乾。

    白手心想,保持這個產量和銷量,一個月就能回本,三個月就能當上萬元戶,老子怕個球啊。

    當然,困難永遠都有,舊困難解決了,新困難又來了,舊困難的結束,就是新困難的開始。

    按原來的生產速度,每個小時最多能做六十包餅乾,一天八百包的產量,至少需要十三個小時。

    每天下午開工四個小時,晚上開工五個小時,加起來也只有九個少時。

    說來說去,就是人手不夠。

    擴大生產規模,首先就要增加人手,這人手還必須肯幹、能幹和保密。

    白手琢磨,熟人當中該招聘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