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零一章 千金買馬骨

 皇帝居然說要對草原豺狼施行仁德? 

 開什麼玩笑? 

 火篩那可是大明的仇敵,也是靠武力把他給打服了,指望他一心一意歸順於大明,當大明的忠臣? 

 陛下,咱別這麼天真行嗎? 

 即便劉健都不認同這種說法,但皇帝說要以禮儀教化仁德這些東西,去感化草原部族,大概的意思是以後對草原也可以施行一些懷柔政策,本身是跟儒家的理念是符合的。 

 劉健就不好意思出來反對說,陛下咱算了,別跟他們搞仁德那一套,咱還是不仁不義吧! 

 裝還是要裝一下的。 

 或者皇帝自己就是裝出來的仁德呢? 

 張懋拱手道:“陛下既今日召見臣等,必定是有好的提議,臣等願意聽取陛下的旨意。” 

 朱祐樘擺擺手道:“朕都說了,朕對此沒有定策,其實也不過是秉寬在轉交這兩份上表時,順帶上奏提了幾句,希望朕不要輕信於人,但也不可拒人千里之外,朕思忖良久。” 

 沒了? 

 劉健都覺得,這不像是張周那小子的風格。 

 感情這貨就是正反方向各提了一句,說什麼“既要也要”那一套,然後就這麼把皇帝給糊弄過去? 

 皇帝居然還要思忖良久? 

 劉健道:“陛下,如今西北這形勢,各鎮應該是無法出兵的吧?” 

 “是。”朱祐樘道,“秉寬給朕的意見中,也是暫時不適合出兵。但若是胡虜壓境,一切都還是要轉圜的。” 

 “那陛下,不如就以火篩為盾,讓他駐兵於大明關塞之外,有韃靼來犯,由他作為先鋒。若不來犯則一切都以舊制為先……”劉健繼續做提議。 

 朱祐樘問道:“劉閣老所說的,跟馬卿家所說的,有何不同嗎?” 

 劉健心下踟躇。 

 接受火篩,怕火篩假意投靠回頭復叛。 

 不接受,又會覺得錯過良機。 

 這種既要也要的形勢,就算是他這樣的首輔大臣也很難拿出個定策,加上他知曉張周對此好像也沒更好的提議,所以也就不去勉強,非要給出個聽上去能石破天驚的提議。 

 朱祐樘道:“秉寬的意思,是讓火篩率部入關,由他入京來朝見。” 

 “啊?” 

 張懋驚訝叫了一聲,隨後他忍住了。 

 朱祐樘都不由瞪他一眼,你個老小子不檢點,在這裡大呼小叫什麼? 

 馬文升道:“若是火篩誠心歸附,由他入京來朝見,也是理所應當,是否將其扣下?” 

 “不是。”朱祐樘道,“秉寬之意,是將他改封到河套之地,讓他相助於大明在河套內修築堡壘,行屯田之事。” 

 這次馬文升聽了都有點無語。 

 “朕思忖過,若是將威寧海賜給火篩,那是養虎為患,說是建城但大明很難派出兵馬前去駐守,反倒像是幫了火篩,如今河套之地內荒馳日久,西北各鎮暫時無法移民前去耕作、治理,反倒不如讓火篩遷居過去。”朱祐樘的話,明顯是在順著張周的意思說。 

 劉健道:“陛下,河套之地對我大明至關重要,若是火篩於河套內復叛,其危害甚大,或令大明對河套徹底失去控制。” 

 朱祐樘問道:“那劉閣老你的意思呢?” 

 劉健很為難。 

 張周的提議他不想接受,但讓他提建議他又提不出好的來,這就是為難的地方……文官在反對別人方面很有一套,能把別人的建議的優劣分析到自以為的頭頭是道,但若是讓他們自己上,則就力不從心。 

 “那十萬頭牛羊牲口,於大明境內很難全數養活,還是要送出關塞,或者就地屠戮。至於那一萬多牧民,殺不能殺,留也不能留……若不以他們遷居到河套屯田,便只能留他們去開礦,但一群老弱婦孺又能做什麼呢?” 

 朱祐樘也顯得很焦躁。 

 火篩從曾經的草原雄主,變成了雞肋。 

 嚼是嚼不爛,吐了又可惜,真就成……贏了還不如不贏呢。 

 這不是給大明朝廷找麻煩嗎? 

 戴義提醒道:“陛下,其實對於火篩的歸順提議,朝廷也可不加理會。” 

 朱祐樘道:“不加理會,那不就是不接受?此般建議,也沒什麼新鮮的。” 

 接受有弊端,不接受也有弊端,皇帝和朝廷似乎陷入到兩難。 

 劉健道:“可放到朝上議論。” 

 這時候小會議探討不出結果,劉健覺得,皇帝開這種內廷會議就完全沒必要,還不如放到朝堂上好好商討一番。 

 朱祐樘則突然態度堅定道:“若爾等沒有好的建議,那朕便要採納秉寬的提議,接受火篩的歸順投誠,讓他到京師來朝見,無論他將來對大明是否忠心,至少要以他的歸順,給草原部族立個榜樣,諸位卿家以為呢?” 

 “甚好。”張懋最先附和。 

 劉健想了想。 

 既然火篩是雞肋,留或者不留都一樣,或者說留了將來也會復叛,那就先利用火篩歸順這件事,把大明軍民的士氣帶動一下,同時宣傳一下草原部族還是可以投靠大明以換取和平的……這都是可取的。 

 劉健道:“老臣附議。” 

 馬文升道:“但若火篩進京途中有何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