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風煙大步來 作品

第367章 依附其中繼續發展

腓特烈的墳頭開始長草後的幾百年中,一些歷史學家騙經費和水論文評職稱常用的一個課題是1034年6月26日阿姆斯特爾城暴亂的幕後指使者是誰。

這場席捲整個低地地區的暴亂和鬱金香泡沫破滅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改變了這片土地上的政治生態,影響了未來的政治格局。

有很多學者依據當時的審判記錄認為,暴亂是鬱金香泡沫破碎後破產市民發洩怒火引起的,根本沒有什麼幕後黑手,受到嚴重衝擊的高盧王國的商會正是一手製造泡沫的元兇。

有的學者抓住腓特烈當時就在事發地這一點,結合最後的最大受益者,認為他才是幕後策劃人。

但這一觀點很快就被反駁,蘭克伯爵晚年口述,其孫女瑪琳·馮·蘭克整理的回憶錄中明確記錄了兩人的行動,暴亂髮生後腓特烈也被嚇了一跳,不像是裝的。

兩百餘年後又有了新的觀點,源於有人在盎格蘭王國的一家舊書店裡買到一本舊日記,原主人是一位男爵,其父在那段時間曾為國王處理灰色事宜,家族在幾十年前落魄。日記主人在暴亂髮生二十年後聽父親說起鬱金香泡沫剛破滅時國王就派他和一些人到阿姆斯特爾城,主要任務是藉機挑起低地地區和高盧王國的矛盾。

腓特烈不知道後人對這段歷史眾說紛紜,反正不把自己娘化就行,當城中

26日這天,鬱金香的售價掉到了17日的一成,有市民要商會退貨,未果,爭吵發展成鬥毆,很快就變成了***燒。

市政府早已癱瘓,就連城防軍也有很多軍官離開軍營去處理自己手上的鬱金香,大火燃起後無人組織救火。

城市在分崩離析,孩子們在悲鳴,朋友不再是朋友,家園不再是家園……

腓特烈在這邊搞了很多沼澤地開墾,一行人跑到了離阿姆斯特爾城幾十公里外海邊的一座農場遠離是非之地,就連飛翔的鬱金香號也緊急啟航到農場的釣魚碼頭停靠。

蘭克伯爵好不容易從損失4750弗羅林的打擊中恢復過來,來到農場後對那條不用風帆的船很好奇,在大副阿爾弗雷德的帶領下參觀了一整天,把談判開始時間延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