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五十章 將來之事

    一個身材瘦弱的道士,頭戴氈帽,一身縫補厲害的青色棉布道袍,腳穿一雙厚實棉鞋,走在路上,就跟瘦竹竿晃盪似的。

    身邊跟著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腰間佩刀,刀柄被摩挲得包漿鋥亮,男人在幾個月前開始蓄鬚,很快就滿臉絡腮鬍。

    雙方一起走在回鄉路上,兩人家鄉,離著不遠,也就三四十里路,都屬於五陵郡地界。

    其實道士要那男子年輕二十多歲,只是面相顯老的緣故,看著卻要比後者至少年長十歲。

    關鍵這道士雖無官方認可的度牒授籙,屬於私籙路數,卻是貨真價實的修道之人,身邊好友,則是純粹武夫。

    兩人一起遠遊歸來,這趟出門,耗費數年之久,走了不少地方,見了不少奇人異事。

    正是米賊王原籙,捉刀客一脈的武夫戚鼓。

    一個玉璞境圓滿修士,一個隨時都有可能破境的九境巔峰武夫。

    在這青冥天下,米賊一脈的道士,只看“米賊”二字,就知道處境不算多好了,與那尸解仙、挑夫和一字師類似,不至於是走在街上人人喊打的歪門邪道,但是最好別靠近白玉京地界,一經發現行蹤,多半就要去那五城十二樓做客了。

    戚鼓問道:“你覺得我要不要答應朱璇的邀請?”

    在遊歷途中,曾經路過雍州,在青冥十四州當中,屬於一處水運最為充沛的風水寶地,

    幷州的青山王朝,雍州的魚符王朝,都是本州國力最盛的王朝,首屈一指的龐然大物。

    不知怎麼,兩人被那位魚符王朝的年輕女帝發現了行蹤,朱璇親自露面,邀請戚鼓擔任皇家供奉。

    不過雙方心知肚明,魚符王朝的女帝朱璇這就是截胡,因為戚鼓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以“最強”身份躋身止境武夫,若是在魚符王朝破境,就可以增加一份數量可觀的武運饋贈,所以朱璇除了拿出一個供奉身份,另有開價,極其豐厚,不談那筆俸祿,光是朱璇承諾從皇室密庫中取出一件兵器,可供戚鼓使用,期限是三百年,這就極為誘人了,這把名為“破陣”的絕世名槍,一直是魚符王朝的鎮國之寶,能夠先天剋制練氣士的陣法,戚鼓要是成為止境武夫,再手持此槍,對陣仙人之下的練氣士,全無敵。

    別說分勝負了,估計對方想跑都難。

    任何一個能夠躋身年輕與候補十人之列的,無論是修士還是武夫,誰沒幾手殺手鐧?

    反觀青神王朝這邊,好像全然無所謂戚鼓在哪裡破境,至今就連個道官都沒現身,就更不談皇帝陛下和雅相姚清了。

    把戚鼓氣個不輕。

    老子好歹是九境武夫,就這麼不入你們的法眼?

    王原籙說道:“反正你見著了好看婆姨,就要挪不動腿。”

    戚鼓沒好氣道:“你也就只會窩裡橫了。”

    王原籙確實就是在他這邊敢這麼橫,見著了外人,就要舌頭打結,話都說不清楚。比如在女帝朱璇那邊,王原籙就一直低著頭,紅著耳根,差不多就是問三句答一句的光景,之前在陸臺和袁瀅那邊,道士更是喝高了,不知怎麼就給那位陸公子幾句話,喝到了傷心處,酒量又差,哭得稀里嘩啦,虧得沒有發酒瘋。

    可能唯一的例外,就是那個被王原籙喊了多年便宜“老祖宗”的玄都觀孫道長。

    王原籙在老觀主那邊,確實挺有英雄氣概的,都敢當面罵一句老瓜皮。

    老觀主是雷打不動的天下第五人,尤其那句“貧道喜好與人為善,從不與人結隔夜仇”的口頭禪,在青冥天下聲名在外。

    所以戚鼓私底下勸過王原籙,在老神仙那邊,說話還是要客氣點,只是勸不動。

    “要是這趟回家,連那劉敬都見不著,老子就不拿熱臉貼冷屁股了。”

    戚鼓越說越氣,罵罵咧咧道:“他孃的,真是家花不如野花香,那就怨不得老子牆裡開花牆外香了。”

    位於青神王朝京畿之地的五陵郡,是個豪貴之家扎堆、世族門閥林立的地方,祖蔭陰德之盛,冠絕一州。

    五陵郡,轄下五縣,長茂鈞陽平。既是皇陵所在,最早其實就是青神王朝專門用來聚攏、安置開國勳貴之地。

    如今的郡守大人劉敬,是皇親國戚,還有個提點宮觀官的身份,京城、京畿道士,都歸他管。

    此外青山王朝各大山川,都設置有宮觀提舉官,往往被朝廷用來安置上了歲數的閒散大臣,更像是個榮銜。

    王原籙說道:“小心姚首輔就盯著你呢。”

    戚鼓問道:“不至於吧?”

    王原籙微皺眉頭,說道:“難說。”

    戚鼓猶豫了一下,還是使上了聚音成線的手段,與身邊好友密語道:“虧得我們幷州是歸青翠城管轄,不然早就被白玉京道老二收拾得慘了,五陵郡絕不會有今天的生機氣象。”

    王原籙說道:“同源不同流,水性就有差異。老百姓逐水而居,當然喜歡水勢平緩的,三天兩頭就發洪水,是個人都遭不住,要叫苦喊冤的。”

    戚鼓笑道:“偶爾還是能夠蹦出幾句道理的。”

    戚鼓想起一事,說道:“聽說餘掌教新收了個弟子。”

    道士咧咧嘴,“命好,羨慕不來哩。”

    戚鼓調侃道:“徐雋的命才算好。”

    道士想了想,搖頭道:“徐宗主不光是命好……不對,徐宗主的命其實並不好,命硬才是真本事。”

    戚鼓說道:“總有一天,我要娶了那白藕當媳婦,才算光宗耀祖!”

    道士習慣性低頭袖手,身形佝僂,“辣婆姨,真要娶過門,就是每天嚼朝天椒哩。”

    戚鼓眼神熠熠,晃了晃手腕,咧嘴笑道:“只要老子贏了她一場,娶過門來,再輸給她一百場、一千場,都麼問題!”

    打架嘛,分兩種的。

    道士小聲嘀咕,埋怨道:“你說話咋個這麼下流嘞。”

    戚鼓咦了一聲,“這都聽得懂?”

    最近百年之內,如莊稼逢大年,五陵郡湧現出了一大撥各州矚目的天之驕子,光是數座天下年輕十人候補,就有兩位。

    此外符籙派祖庭之一的地肺山華陽宮,有個道號悠然的年輕修士,而採收山有個道號南山的女子道官,兩位公認的天仙胚子,如今已是年輕元嬰修士。

    與此刻路上這兩位,都是五陵郡走出去的年輕一輩,悠然和南山,也都是趕赴五彩天下的三千道官之一,雙方雖然出身於敵對宗門,但是他們卻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就連時辰都毫釐不差,這等天作之合,以至於地肺山和採收山的兩撥道官們,如今人心都有些微妙變化。

    其實王原籙和戚鼓是很想一起走趟五彩天下的,只是浩然天下文廟制定的規矩擺在那邊,雙方境界都超過了門檻,想去去不了。筆趣庫

    在山上道官眼中,這個五陵郡就是個聚寶盆,神仙窩。

    在數座天下眼裡,更是一個可與浩然天下驪珠洞天媲美的金玉道場。

    既有躺在祖輩功勞簿上混吃等死的紈絝子弟,也有“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的五陵子弟,不惜死於邊庭,更有一擲千金急人之難,豪俠任氣的年輕遊俠。

    反正都是名動天下的五陵少年。

    可是在王原籙和戚鼓眼中,就只是家鄉。

    有錢人很有錢,窮人也會窮得揭不開鍋,各活各的。

    離離原上草,官道上鮮衣怒馬,塵土飛揚,來了一撥金鞍玉勒富貴客。

    這撥騎乘駿馬出遊的,都是一些年輕面孔的男女,佩劍背弓,騎馬尋花,風流豪邁,意氣相傾,滿身凌厲之氣。

    那道士恰恰相反,畏畏縮縮,賊眉鼠眼的,滿是鄙瑣局蹐之態。

    王原籙趕緊挪步,不與對方爭道,主動躲避那些極為雄健神異的高頭駿馬,戚鼓只得跟著站在道旁,等到那撥王孫子弟策馬遠去後,戚鼓抬手揮了揮塵土,一隻手習慣性掏了掏褲襠,笑道:“只說皮囊賣相,確實得看種好不好,咱倆就都不濟事,吃了大虧,所以將來娶媳婦,一定要找好看的。”

    王原籙不搭話,沉默片刻,說道:“掏褲襠這個習慣,能改就改了吧,被女子看到了,至少好感減半。”

    戚鼓笑道:“傢伙什太大,擺不正位置。”

    王原籙說道:“怎麼每次放水,都是你先提褲腰帶。”

    戚鼓啞口無言。你跟我較這個勁作甚?

    兩人路過一處道旁行亭,裡邊有一幫賭鬼在裡邊擲骰子,戚鼓搓搓手,王原籙斜眼一瞥。

    戚鼓嘿嘿而笑,“放心,老規矩,既然跟你保證過了,肯定說到做到。今兒就算了,先送你回家。”

    戚鼓打小就有個毛病,嗜賭如命。

    後來認識了王原籙,成了朋友,拍胸脯保證,以後跟我混,保證缺啥有啥。

    結果戚鼓曾經因為賭錢,在青神王朝京城和轆州,先後吃過兩次大虧。

    剛好兩次都是王原籙匆忙聞訊趕去,幫忙擺平的,所謂“擺平”,很簡單,就是我王原籙拿錢擺不平的事情,就拿命擺平。

    兩次救出戚鼓,殺出一條血路。

    甚至可以說王原籙之所以成為米賊一脈的道士,都是拜戚鼓所賜。

    不過那些年,王原籙至多與戚鼓埋怨一句,跟著大哥混,三天餓九頓。

    王原籙的想法,很簡單樸素,答應跟你做朋友,是我自己的選擇,既然做了朋友,就得有朋友的樣子。

    朋友不把我當朋友,那是我的眼光問題,沒什麼可抱怨的,吃過幾次苦頭,覺得遭不住了,分道揚鑣就是了。

    之後王原籙就給戚鼓定了一條規矩。

    只要你在賭桌上邊,不想著掙錢,隨便你賭錢,幾百幾千兩銀子,甚至是那神仙錢都沒事,沒錢了,跟我借錢去賭都沒問題。

    但是隻要你想著掙錢,哪怕只是幾文錢的小打小鬧,都別賭。不然以後我們就別做朋友了。

    王原籙交朋友的唯一宗旨,就是不小氣,有幾個交心的朋友,這種人才值得結交。

    戚鼓問道:“還是不打算捅破窗戶紙?不與你哥哥擺明身份?”

    王原籙無奈道:“怕啊。”

    戚鼓悶悶道:“得怨我。”

    如果王原籙不是米賊一脈的旁門道士,在青神王朝朝廷這邊受籙,他哥哥一家,也算是一場“得道飛昇,仙及雞犬”了,不說什麼潑天富貴,在這五陵郡立起門戶來,開枝散葉,再傳承幾代香火,說不得就是一地郡望家族了。如今便不成了,被自己連累,王原籙的山上仇家實在太多。

    王原籙搖搖頭,“不是這樣的,小日子有小日子的安穩,我大哥也有自己的命。”

    戚鼓也只當是好友在安慰自己。

    王原籙的親哥,名叫王原福,丈人是個當地屠戶,今兒手裡拿著一副大腸和路邊酒肆買來的一斤散酒,逛蕩到了女婿家黃泥屋門口那邊,臭著一張臉,見了出門迎接的女兒女婿,埋怨道:“我自倒灶,走了黴運,把個本該嫁給有錢門戶當夫人的女兒,嫁給你這現世寶的爛窮鬼,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祖上積了甚麼德,帶掣你中了個道童身份,以後更有理由不做正事了,心肥了,以後又不知要開銷我多少辛苦銀子,莫不是上輩子欠你的,今世討債來了,若有下輩子,千萬記得還我。”

    王原福彎腰低頭,哪敢還嘴,瞥了眼酒壺,嚥了口唾沫,確實嘴饞了。

    不出意外,裝了一斤散酒的酒壺,喝完了酒,老丈人還是要帶回家去的。

    那個被老丈人說成是被他“提掣”而來的道童身份,其實就是個道士候補,類似浩然天下的童生功名,有了這個身份,每三年就有一次參加縣衙院試的機會,考中了,參加一府治所的授籙,才可以得到一個朝廷認可的正統道士身份。不過距離真正的“道官老爺”,還差一步,得等著補缺,有了實缺,不管是衙門當差,還是去了宮觀,才算正兒八經的道官。

    膀大粗圓的屠子,與好似那潑出去水的女兒說道:“去,把腸子煮了,再燙一壺酒來吃。”

    王原福將老丈人領進屋子,走在稍後邊,老丈人說話嗓門大,唾沫四濺的,王原福偷偷抬起袖子,擦了擦臉。

    等到老丈人坐下了,王原福才抖了抖衣袍,輕輕落座,屠子用眼角餘光打量一眼,窮講究,真把自個兒當道官老爺了,只是念在那個道童的份上,才忍住沒說出口,問道:“你那個常年不著家的弟弟呢?”

    王原福苦笑道:“好久沒個音訊了。”

    老丈人嗤笑道:“家書都不曉得寄一封,白養了個弟弟,虧得他王原路還是個讀過書識得字的,這些年是在外邊混得多可憐,才會連一封書信的錢都捨不得花銷。”

    按照村子這邊的祠堂族譜,是原字輩,名字裡邊都需要嵌個“原”字,其實王原籙的本名,是王原路。

    王原福依舊不敢頂嘴。

    在青冥天下,道官有五花八門的身份、頭銜,不是隻有練氣士才可以成為道官,沒有修行資質的凡俗夫子,只要通過官府考核,也能獲得道士度牒,不過會授以不同的法籙,除了朝廷頒佈的,也有世代相襲的,還有某些得道高真簡選高徒,秘授符訣,張大門風。

    像這個被老丈人橫豎看不起的王原福,哪怕將來僥倖成為道官,多半依舊就像那濁流胥吏,不入清流品第,以後的升遷之路,也會相對狹窄,極有可能是被調派到一個僻遠的小道觀,或是在一些類似縣衙寶誥司、醞釀局的清水衙門當閒差。但是對於出身貧寒、沒跟沒腳的王原福來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已經算是光耀門楣的事情了,是完全可以去村子祠堂裡邊燒香祭祖的。

    就像弟弟王原籙,也是鑽研道書律典小二十年,報考了多次,也未能考出個正式道官,主要還是五陵郡這邊,道士度牒的名額有限,典型的僧多粥少,那些富貴子弟,自幼讀書,又有明師傳道授業,當然就有先天優勢,而且擅長押題,畢竟有那律師頭銜的主考官道士,如何出題,也是一門學問。再者也怪弟弟王原路心氣太高,鑽了牛角尖,一門心思要考取那家鄉最大一座道觀的威儀師,考中了,在“行走”歷練幾年,就有希望負責住持道觀的科律儀軌,指示道官們的坐作進退之威儀。

    只是咱們五陵郡

    最大一座道觀裡邊的威儀師,哪有那麼容易考中,別說是王原路,就是那些祖上闊過、現今也沒有如何家道中落的膏粱子弟,不一樣爭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