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四百八十四章 北俱蘆洲無奇怪

    貴為大驪太后的婦人,似乎總算記起身邊的兒子宋和,大驪新帝,笑道:“陳公子,這是我兒宋和,你們應該還是頭一回見面,希望以後可以時常打交道。陳公子是身負我大驪武運的天之驕子,而我們大驪以武立國,無論是我家叔叔,還是宋和,都會,也應當禮遇陳公子。”

    年輕皇帝身體前傾幾分,微笑道:“見過陳先生。”

    沒有絲毫拿捏九五至尊的架子。

    這趟登船,是微服私訪,是結交所謂的山野高人,世俗禮數,可以放一放。

    宋和早年能夠在大驪文武當中贏得口碑,朝野風評極好,除了大驪娘娘教得好,他自己也確實做得不錯。

    陳平安點頭道:“有機會一定會去京城看看。”

    婦人笑道:“朝廷打算將龍泉由郡升州,吳鳶順勢升遷為刺史,留下來的那個郡守位置,不知陳公子心中有無合適人選?”

    陳平安微笑道:“難道不是從袁縣令和曹督造兩人當中揀選一人?袁縣令勤政,賞罰分明,將一縣轄境治理得路不拾遺,曹督造親民,抓大放小,龍窯事務外鬆內緊,毫無紕漏,兩位都是好官,誰升遷,我們這些龍泉郡的老百姓,都高興。”

    新帝宋和不露聲色瞥了眼陳平安。

    是真傻還是裝傻?

    袁曹兩大上柱國姓氏,在廟堂都鬥不夠,還要在沙場鬥,針鋒相對了多少代人?給了任何一方,就等於冷落了另外一方,一郡太守的官身,其實不大,落了某位上柱國的面子,可就不是小事了,退一萬步說,哪怕袁曹家主心無偏私,光風霽月,朝廷怎麼說就怎麼受著,各自下邊的嫡系和門生們,會怎麼想?一方得意,一方憋屈,朝廷這是火上澆油,引火燒身?

    婦人神色自若,笑道:“興許是陳公子作為山上修道之人,又喜好遊歷天下山河,故而與兩位當地父母官接觸不多,並無私交,所以不好多說什麼,不過還有一事,陳公子於情於理,應該都會有些想法,未來龍泉升州,州郡縣三位城隍爺,人選未定,當年落魄山的山神,事先沒有與陳公子打過招呼,就選了老督造官宋煜章,雖說合乎禮法,可說實話,其實仍是我們朝廷做得……人情味兒稍稍少了些,怎麼都該與陳公子商量之後,再做定奪的。所以此次三位城隍爺,陳公子無需有任何顧慮,我這個婦道人家,還有我兒宋和,與朝廷都相信陳公子的為人和眼光,就當是請陳公子幫著大驪揀,選出一兩顆滄海遺珠了。”

    婦人繼續勸說道:“陳公子此次又要遠遊,可龍泉郡終究是家鄉,有一兩位信得過的自己人,好在平日裡照拂落魄山在內的山頭,陳公子出門在外,也好安心些。”

    陳平安搖搖頭,一臉遺憾道:“驪珠洞天周遭的山水神祇和城隍爺土地公,以及其餘死而為神的香火英靈,實在是不太熟悉,每次往來,匆匆趕路,不然還真要私心一回,跟朝廷討要一位關係親近的城隍老爺坐鎮龍泉郡,我陳平安出身市井陋巷,沒讀過一天書,更不熟悉官場規矩,只是江湖晃盪久了,還是曉得‘縣官不如現管’的粗俗道理。”

    宋和心中泛起笑意,話是不假,你陳平安確實就認識一個北嶽正神魏檗而已,都快要好到穿一條褲子了。

    婦人也是滿臉惋惜,“三位城隍爺的人選,禮部那邊爭吵得厲害,馬上就要敲定,其實如今工部就已經在商議大小三座城隍閣、廟的選址,陳公子錯過了這個機會,實在是有些可惜。畢竟這類歲月悠悠的香火神祇,一旦紮根山水,不是那些常換凳子的衙門官員,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都不做更改了。”

    陳平安喟嘆道:“朝廷美意,我心領了。江湖路遠,山高水長,希望將來還有類似的機會。”

    婦人姍姍起身,簡單一個動作,便有儀態萬千的風韻,“那我們就不叨擾陳公子的趕路和修行了。”

    陳平安跟著起身,“我如今既非劍修,也不是那遠遊境武夫,渡船之上,無法遠送,還望海涵。”

    婦人點點頭,示意無妨,轉頭對許弱嫣然而笑,“反正渡船暫時還未離開寶瓶洲版圖,想必我與和兒的歸程,十分安穩,許先生既然與陳公子相熟,不如留下來敘敘舊?”

    許弱搖頭笑道:“不用。”

    簡明扼要,甚至連個理由都沒有說。

    不過婦人和新帝宋和似乎都沒覺得這是冒犯,彷彿“許先生”如此表態,才是自然。

    最後陳平安將三人送到船欄那邊,腳下這艘骸骨灘披麻宗渡船附近,有一艘高達六樓的巨大渡船正在並駕齊驅,相較之下,原本已經算是龐然大物的披麻宗渡船,就顯得有些“身姿纖細苗條”了。兩艘渡船之間,不知如何做到的,架起了一條青色霧靄鋪地的彩繪“廊橋”,寬達兩丈有餘,仙氣瀰漫,依稀可見廊柱上有天女婀娜舞動,宛如上古天庭的廊道,三人行走其中,如履平地,每當鞋底觸及那條“青石板路”,就會有一圈圈彩色光暈散開,漣漪陣陣。

    陳平安一直沒有挪步,舉目望去,這座神仙廊橋被對面渡船一位白衣高冠老修士收起,手腕翻轉,豎立於手心,小如印章,然後緩緩藏入袖中。

    母子二人,身影消失在渡船樓梯那邊。

    許弱轉身憑欄而立,陳平安抱拳告別,對方笑著點頭還禮。

    陳平安返回屋子,不再練拳,開始閉上眼睛,彷彿重回當年書簡湖青峽島的山門屋舍,當起了賬房先生。

    開始默默盤算賬目。

    有些事,看似極小,卻不好查,一查就會打草驚蛇,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是有些大事,哪怕涉及大驪宋氏的頂層內幕,陳平安卻可以在崔東山這邊,問得百無忌憚。

    只不過仔細算過之後,也無非是一個等字。

    陳平安睜開眼睛,手指輕輕敲擊養劍葫。

    這對母子,其實完全沒必要走這一趟,並且還主動示好。

    可能是在追求最大的利益,當年之死仇恩怨,形勢變化之後,在婦人眼中,不值一提。筆趣庫

    打個比方,殺陳平安,需要耗費十兩銀子,拉攏了,可以掙五兩銀子,這一出一入,其實就是十五兩銀子的買賣了。

    當然也可能是障眼法,那位婦人,是用慣了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人物,不然當年殺一個二境武夫的陳平安,就不會調動那撥刺客。

    同樣可能是在試探,先確定了他陳平安的深淺虛實,當然還有他面對當年那場刺殺的態度,大驪朝廷再做定奪。

    陳平安的思緒漸漸飄遠。

    想了很多。

    沒來由想起年幼時分十分羨慕的一幕場景,遠遠看著扎堆在神仙墳那邊打鬧的同齡人,喜歡扮演著好人壞人,黑白分明,當然也有過家家扮演夫妻的,多是有錢人家的男孩子當那相公,漂亮小女孩扮演小娘子,其餘人等,扮演管家僕役丫鬟,有模有樣,熱熱鬧鬧,還有許多孩子們從家中偷來的物件,儘量將“小娘子”打扮得漂漂亮亮。

    長大之後,回頭乍一看,滿滿的童真童趣,再一看,就沒那麼美好了,似乎在童年時代,孩子們就已經學會了此後一輩子都在用的學問。

    陳平安摘下養劍葫,喝著酒,走向觀景臺。

    夜幕沉沉,渡船剛剛經過大驪舊北嶽的山頭,依稀可見山勢極為陡峭,就像大驪的行事風格。

    明月當空。

    陳平安睜大眼睛,看著那山與月。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

    一座鋪有綵衣國最精美地衣的華美屋內,婦人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她突然皺了皺眉頭,凳子稍高了,害得她雙腳離地,好在她這輩子最大的能耐,就是適應二字,後腳跟離地更高,用腳尖輕輕敲擊那幅出自綵衣國仙府女修之手的名貴地衣,笑問道:“怎麼樣?”

    宋和想了想,說道:“是個油鹽不進的。”

    婦人抿了一口茶水,回味一二,似乎不如長春宮的春茶,那個地兒,什麼都不好,比一座冷宮還冷清,都是些連嚼舌頭都不會的婦人女子,無趣乏味,也就茶水好,才讓那些年在山上結茅修道的日子,不至於太過煎熬,她故意喝了口茶水,嚼了一片茶葉在嘴裡,在她看來,天下味道,唯有以苦打底,才能慢慢嚐出好來,嚥下給咬得細碎的茶葉後,緩緩道:“沒點本事和心性,一個泥瓶巷聞著雞屎狗糞長大的賤種,能活到今天?這才多大歲數?一個不過二十一歲的年輕人,掙了多大的家業?”

    宋和並不太在意一個什麼落魄山的山主,只是孃親一定要拉上自己,他便只好跟著來了。

    當了皇帝,該享受什麼福氣,該受多少麻煩,宋和從小就一清二楚,光是稱帝之後,一年之中的繁文縟節,就做了多少?好在宋和嫻熟得不像是一位新君,也就難怪朝堂那邊某些不太好看他的老不死,瞪大眼睛就為了挑他的錯,估計一雙雙老花眼都該發酸了,也沒能挑出瑕疵來,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宋和笑道:“換成是我有那些際遇,也不會比他陳平安差多少。”

    婦人問道:“你真是這麼認為的?”

    宋和笑著點頭。

    婦人眯起眼,雙指捻轉釉色如梅子青的精美茶杯,“好好想想,再回答我。”

    宋和趕緊舉起雙手,笑嘻嘻道:“是兒子的慪氣話,孃親莫要懊惱。”

    婦人卻沒有恢復平時的寵溺神色,母子獨處之時,更不會將宋和當做什麼大驪皇帝,厲色道:“齊靜春會選中你?!你宋和吃得住苦?!”

    宋和搖頭:“皆不會。